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技术关键

2006-11-1 14:11  来源: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作者:王晓敏 于世凤 阅读量:3475

  牙周炎是一种感染性破坏性疾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建立实验性牙周炎的动物模型,可为探讨牙周病炎症损害的病因及临床过程提供实验依据。并能检测药物的可能功效。
1 动物的选择
  易感牙周炎的动物种属很多,包括大白鼠、地鼠、田鼠、猫、狗、家养雪貂、羊、小型猪和各种灵长类,其中狗、灵长类、鼠较常用于牙周炎模型的形成,灵长类除牙列大小差异外,每一型牙的数目、存在前牙间隙,以及牙和牙周的解剖与人的极为相似。其自发性和实验性牙周炎的临床*组织*微生物以及免疫学特性和人很相似,但由于价格昂贵,不易购买,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而鼠磨牙牙周组织的结构和组成与人的极为相似。唯一的主要区别是龈沟上皮为角化上皮,但细菌的代谢产物可通过结合上皮侵入结缔组织中。而且大鼠价格便宜,容易控制。最近,采用小型猪成功地建立了实验性牙周炎模型[1],实验表明小型猪也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列,牙的大小与人近似。而且价格相对较便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牙周炎的发病条件
  局部因素:牙周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菌斑在组织破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龈下菌斑的形成是发生牙周炎的基本条件,因为龈下菌斑主要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厌氧生长、不分解糖和具有运动能力的微生物,毒性很强,其组成成分、代谢产物是极强的致病因子。
  全身因素:在菌斑存在情况下,机体反应性的差别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彻底了解牙周炎的发病机理,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一系列牙周炎的动物模型。
3 动物模型的建立
3.1 局部因素诱导牙周炎形成
3.1.1 通过饮食建立牙周炎模型
  粗糙食物利于牙面自洁,而高糖粘性软食不利牙齿自洁,有利于牙菌斑和牙石堆积。龈上菌斑为龈下菌斑形成提供了细菌附着部位、生长条件以及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所以高糖饮食易致龈上菌斑形成,从而为龈下菌斑的形成,牙周炎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Caillon等[2]用Keyes 2000(果糖56%,脱质奶粉28%,面粉6%,酵母4%,苜宿粉3%,动物肝粉1%,食盐2%及少量蔬菜)喂养地鼠,6周后,组织学示上皮细胞增生至釉牙骨质界下,有牙周袋形成,炎症区域白细胞浸润,血管腔隙增多,骨表面破骨细胞数目增多。提示Keyes 2000配方确能形成实验性牙周炎。Biancu等[3]给beagle狗喂饲软食:狗红肠、土豆粉、糖和水,3个月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堆积,牙龈缘退缩,牙槽嵴表面破骨细胞数目增多,随时间延长牙周炎加重。
3.1.2 经口腔接种特异菌形成牙周炎
  Chang等[4]用牙龈卟啉菌口腔接种建立了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前4d,每只大白鼠给予抗菌素卡那霉素或安苄霉素20mg,每天1次以便抑制不利于牙龈卟啉菌定居生长的内源性细菌。给药3d后,用50g/L低粘性的碳氧甲基纤维素牙龈卟啉菌381悬液,经管饲使细菌涂于龈缘乃至整个口腔,每天1次,共3d。6周后发现,牙槽骨丧失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磨牙的邻接面位置,说明单一的牙龈卟啉菌口腔接种能够诱导实验性牙周炎的发生。Ichie等[5]为研究中间型普里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和核粒梭形杆菌(Fusobacterrium nucleatium)与各种牙周病的关系,使未感染特异菌的大鼠感染从青春期前牙周炎患者牙菌斑中分离的Prevotella intermedia YKd8和Fusobacterrium nucleatium, 以及从青少年牙周病人牙菌斑分离的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用微量吸管先行口腔接种粘性乳杆菌(Aviscosus)。随后分别重感染牙龈卟啉菌,Prevotella intermedia YKd8,FusobacteriumnucleatumYKZ5。为使致病菌易在口腔接种,接种前用抗菌素抑制内源性菌,随后饮食改为改良2000,即含有100g/L葡萄糖和60g/L蔗糖。4月后发现重感染的大鼠牙龈红肿,牙槽骨丧失明显高于单一感染Aviscosus所致病损,说明单一致病菌虽然能引起实验性牙周炎,但多种致病菌协同作用可加重病情进展和疾病的严重性。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