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基牙冠的修复方法

2006-1-13 10:01  来源:口腔论坛
作者:佚名 阅读量:2043

    临床中牙合龈距离短的牙冠因固位不佳而导致制作的全冠松动脱落,严重影响修复体的正常使用。作者利用患牙髓腔的深度增加固位修复短基牙冠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36名患者制作51例修复体,其中男15名,女21名。年龄最大69岁,最小22岁。上颌牙19例,下颌牙32例,全部为第一、二磨牙。死髓牙齿36例,活髓15例。临床牙冠长度3~5mm。

    1.2 方法
    1.2.1口腔检查常规牙周洁治消除牙龈炎症。对患牙行X光检查确定髓腔深度、牙根数目、根管形态、牙槽嵴吸收情况及冠根比例。

    1.2.2全部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术,磷酸锌水门汀垫基底封闭根管口,根充治疗后观察2周复查,要求无临床症状,X光检查无异常。

    1.2.3 用细裂钻修整髓腔内壁作预防性扩展,制备底平、壁直、线角清楚的盒型洞形态。如为联冠设计髓腔内各髓壁可外展5°~8°,以获得良好的共同就位方向。髓腔牙合面洞缘预备45°短斜面或制成圆钝的曲线形,可根据髓腔深度及髓腔外展角度作适当调整。

    1.2.4  按常规方法对短基牙冠作全冠牙体预备
 
    1.2.5 脱模后修整模型,仔细检查模型髓腔的各轴壁,如有小的浅凹或线角缺损用超硬石膏修补平整而又无悬突.基牙代型均匀涂一层间隙液,髓腔内涂二层,待干后涂分离剂滴蜡制作熔模,常规方法包埋铸造完成修复体,打磨、抛光后磷酸锌水门汀粘固。

    2  结果经6个月~2年复查,51例修复体固位良好,无脱落。

    3 讨论
    3.1 临床牙冠低于4.0mm的基牙经牙体预备后因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给临床设计与修复带来困难。利用髓腔内固位能够使短基牙获得更多固位空间,面至髓室底长度4~6mm的箱形有良好的固位效果,并增加了粘结面积,增加了粘结固位力,补偿了较短外冠固位力的不足。如基牙临床牙冠短于2.0mm并伴有牙列缺损可选作覆盖基牙制作铸造钉帽或磁性固位体。

    3.2 牙体预备应注意肩台的宽度。较宽的肩台可有效的增加基牙抗侧向力的作用,但髓腔的预备要考虑到剩余牙体组织的抗力,以防止牙裂。

    3.3 修复前完善、彻底的牙髓治疗是修复体长久发挥功能的保证。因髓腔内粘固后拆除困难,修复前的治疗应严格按要求操作,经Χ线片检查及充分观察后才能进行。本组一例患牙修复1年后出现根尖周炎无法行髓腔开放,控制炎症后行根尖切除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编辑: 时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