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Ⅱ类错牙 合关节窝、髁突、关节盘位置及关节盘形态变化的研究

2008-4-29 16:04  来源:口腔医学纵横
作者:胡敏 阅读量:2929

[摘要] 目的:为探讨安氏Ⅱ1、Ⅱ2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Ⅱ2错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中各选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每一类型错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Ⅱ1错髁突居关节窝中位,但轻度前移;Ⅱ2错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大多数Ⅱ1错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而Ⅱ2错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提示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密切。
[关键词] 安氏Ⅱ1错; 安氏Ⅱ2错; 颞下颌关节; 矫正薛氏位X线片; 核磁共振

  颞下颌关节不同于全身其它关节,它的结构和功能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长发育中异常发生的机率很高,因而障碍的出现必然影响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异常将会使其关节窝、髁突、关节盘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结构发生改变。已有一些学者[1~4] 研究表明: 这些改变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正畸临床上并非所有的错畸形都会引起TMD,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哪种类型的错畸形可以导致颞下颌关节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同一种类型错的颞下颌关节变化是否一致,进而寻找出错与颞下颌关节结构、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早期发现并针对病因及时治疗TMD有重要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对象
  在我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择无磨牙缺失,无颌面部外伤史、无正畸史及先天发育畸形的病例,行常规口腔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受试者包括Ⅱ1错16人,其中男6人,女10人,年龄从10~24岁,平均年龄为15.8±3.45岁,Ⅱ2错17人,其中男8人,女9人,年龄从13~27岁,平均年龄为16.4±3.84岁。
  二、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每个患者均拍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矫正薛氏位片[5],髁突水平角矫正20度。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矫正薛氏位片的拍摄采用头颅定位仪并由同一名技师操作完成。在所拍摄的66侧矫正薛氏位X线片中,图像清晰有研究价值的有63侧,用硫酸纸分别将颞下颌关节的形态认真描记,包括关节窝和髁突外形,鳞鼓裂最低点、关节结节最低点。每侧均描记三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以使误差降至最小。
  2. 核磁共振检查:依据矫正薛氏位片髁突居关节窝中位置是前移、居中还是后移三种情况随机从Ⅱ1和Ⅱ2错中选取髁突前移者各1名,居中者各1名,后移者各3名,总计10名患者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扫描(MRI)。设备使用白求恩医大一院核磁共振科室荷兰产的Philips Gyroscan-T5-Ⅱ核磁扫描系统。患者取卧位、双侧颞下颌关节部固定在直径8厘米表面受信线圈中,在牙尖交错位行颞下颌关节矢状位MRI扫描,层厚3mm,扫描范围15mm,T1加权为800ms/20,T2为1500ms/20,80,双侧颞下颌关节同时扫描。从20侧关节扫描片中选出图像清晰的18侧。
  三、评价方法
  1. 评价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利用Pullinger[6]的主观判断,线距测量及面积测量三种方法评价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其中线距和面积的测量利用CIMA-400型医学图像分析仪进行测量。
  2. 评价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根据Drace[7]方法确定关节盘的位置。Drace认为-5°~5°之间表示关节盘位置是正常的,5°~10°表示关节盘轻微前移,也可以认为盘处正常范围内,10°~20°表示关节盘有一定范围前移,30°~40°表示关节盘明显前移,而且该范围的关节盘与关节弹响有密切关系,80°~90°表明关节盘严重前移,且关节盘完全居髁突前方,这种情况与关节盘不可复性复位有关。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