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矫治技术矫治深覆

2008-8-7 16:08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张强 阅读量:13771

  笔者利用“2×4”矫治技术独特的力学特征辅以Ⅱ类颌间牵引及下磨牙舌侧近中牵引对31例深覆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31例深覆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2~24岁,平均为15.4岁。临床表现为上前牙前突,不同程度拥挤,磨牙关系为轻度远中关系或完全远中关系,下颌有不同程度后缩,Spee氏曲线陡,前牙深覆深覆盖均为Ⅱ以上,开唇露齿。
  矫治方法:均采用“2×4”矫治技术,其中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15例,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及两个下颌第一双尖牙9例,未拔牙7例。托槽采用普及型标准方丝托槽,打开咬合过程中均只粘结下切牙托槽,辅以Ⅱ类颌间牵引,下磨牙有舌侧倾斜或需近中移动较大距离者,在其带环近中舌侧焊接拉钩,进行颌间牵引。若下前牙重度拥挤错位,可先粘结3+3托槽,待排齐后再去掉托槽,然后再行咬合打开。打开咬合整个过程均采用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下颌弓丝的磨牙后倾弯通常位于下磨牙颊面管近中3mm处。

  二、结果

  治疗时间为11~19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结束后磨牙关系均为中性关系,覆覆盖正常,Spee氏曲线平坦,软组织侧貌有了明显改善,唇在自然状态下已能闭合,下切牙牙根未发现有明显或严重的吸收。头影测量值共11项,测量结果均经统计学t检验,见附表。

附表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结果
 

测量项目(度)治疗前治疗后tP
0.gif (881 bytes)s0.gif (881 bytes)s
SNA

 80.00

3.50

 83.50

4.001.30 
SNB73.303.0075.003.900.97 
1-NA(mm)11.501.703.352.104.80<0.01
1-NA34.005.3019.505.702.54<0.05
1-NB20.001.5023.401.702.35<0.05
1-NB(mm)5.004.965.105.672.02 
1-1108.007.89117.208.314.64<0.01
Op-SN32.004.7925.504.981.89 
GoGn-SN38.023.9636.405.101.22 
SL(mm)35.014.4642.375.421.89 
SE(mm)24.002.5622.002.611.01 

  典型病例:患者,男,14.5岁,上前牙前突,深覆Ⅲ,超合12mm,磨牙为轻远中关系,Spee氏曲线陡,2|2少许近中腭向旋转错位。全颌曲面断层X线显示:未发现有根周病变及根尖吸收。头影测量分析:SNA86°,SNB82°,ANB4°,1-NA35°,1NA10.5mm,1-NB32,1-NB7mm,1-1 120°,Op-SN24.5°,SN-GoGn35°。处理:(4+4)/(2+2)粘结标准方丝托槽,首先用Ni-Ti丝排平,然后换为0.016″不锈钢圆丝,上颌在尖牙托槽近中1mm处做牵引钩。下颌在磨牙颊面管近中约3mm处做40左右的后倾弯,辅以Ⅱ类颌间牵引。7个月后,前牙覆覆盖正常,下切牙明显压低,磨牙显中性关系。然后再粘结其余牙的托槽,Ni-Ti丝排平,最后用“0.018×0.022″”不锈钢方丝完成治疗。前后经过14个月治疗,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尖窝关系良好,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患者面型明显改善。

  三、讨论

  打开咬合是矫治深覆之关键。在整个打开咬合的过程中,需要温和、持续、轻的矫治力。“2×4”矫治技术由于在托槽与带环之间有一段如悬臂梁结构的弓丝,这样极有利于弓丝产生持续、温和的矫治力来压低前牙,升高后牙。笔者建议使用“0.016″”的不锈钢圆丝及40~45的磨牙后倾曲,应避免角度过大导致下切牙牙根的吸收。
  “2×4”矫治技术有其独特的力学原理,在弓丝上弯制同一种曲,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同一处曲在“2×4”技术和标准方丝弓技术中也会大不一样。在制作下颌弓丝时,如果将磨牙后倾曲制作在磨牙与侧切牙之间的中点处,前后牙就不会发生垂直向移动。笔者认为磨牙后倾曲应在靠近磨牙颊面管约3mm处,此时弓丝结扎后能产生最佳前牙压低和磨牙升高效果。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