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矢状水平向平面角与面部生长型的相关研究

2008-8-7 16:08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张学军 阅读量:5223

  【摘要】 目的 研究面部生长型与头颅矢状水平向平面角的关系,验证面部后前面高比的诊断意义。方法 摄取65例青年恒牙牙 合头颅侧位X线片,应用计算机图形分析系统测量出包括PP、MP、OP、SN平面在内的七项测量值及后前面高比值,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四个水平向平面角(OP-FH,MP-FH,PP-FH,SN-FH)与后前面高比呈负相关,确定系数90.7%。②上下颌平面角与后前面高比值有极高相关性,确定系数为68.8%。结论 ①面部后前面高比可以反映矢向骨骼的离散程度。②上下颌平面角可以作为确定面部垂直生长型的指标。
  【关键词】 面部生长型  头影测量  矢状水平向平面角


  面部生长型的确定对于正畸临床诊断、矫治设计以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口腔正畸医师多以头颅后前面高比值作为确定面部生长型的方法。近来有国外学者对此方法提出异议,认为后前面高比不能反映上下颌骨的旋转,而面部四个矢状水平向平面(SN,PP,OP,MP)之间的关系更能反映面部骨骼生长的离散程度,因而更能代表面部生长型[1,2]。本文目的是探讨颅面部水平向平面角与垂直向后前比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头颅后前面高比值作为确定面部生长型指标的合理性。

材料和方法

  1.以65例恒牙期正常牙 合青年的头颅侧位片作为样本资料[3],其中女性29例,平均年龄20岁,年龄范围17至25岁;男性34例,平均年龄19岁,年龄范围17至24岁。依据头颅后前面高之比确定面部生长型(划分标准:后前面高之比>68%为水平生长型,后前面高之比<62%为垂直生长型[4])。65例受试者中包括正常生长型21例,水平生长型18例,垂直生长型26例。
  2.采用自动数字化仪系统,将图形资料输入计算机,对各样本头颅侧位片上包括四个水平向平面(SN,PP,OP,MP)在内的八项测量项目进行测量(附图)得出相应的测量值。

附图 测量项目示意图1.OP-SN角;2.FH-SN角;3.上下颌平面角(PP-MP角);4.腭平面角(PP-FH角);5.牙 合平面角(OP-FH角);6.下颌平面角(FH-MP角);7.Go-Gn—SN角
* 以FH基准平面。SN,PP平面向上倾斜时是正值角。OP,Go-Gn—SN平面向下倾斜时是正值角。

  3.应用SYSTAT统计软件包对以上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内容包括: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四个水平向平面角与后前比例的相关系数。②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七项水平向平面角与后前面高比值的相关性。之后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S-Go/N-Me为因变量,其余七项测量值按其对因变量作用的显著程度由大到小逐步引入回归方程。③建立回归方程。④将应用回归方程预测出的后前面高比值与实际值做配对t检验,显著性标准α≥0.05。

结  果

  四个水平向平面角(OP-FH、MP-FH、PP-FH、SN-FH)与后前面高比呈负相关(表1),且确定系数为90.7%。PP-MP角与后前面高比值有极高相关性P<0.001,确定系数为68.8%(表1)。

表1 头颅矢向平面角与面部后前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单位相关系数(负相关)R确定系数R平方
PP-FHDEG

0.130

0.016
OP-FHDEG0.471***0.221
SN-FHDEG0.353**0.124
MP-FHDEG0.823***0.677
OP-SNDEG0.742***0.550
Go-Gn-SNDEG0.957***0.915
PP-MPDEG0.830***0.688
  * P<0.05;** P<0.01;*** P<0.001

  回归方程:S-Go/N-Me=0.825-0.007 PP-MP。将应用回归方程预测出的后前比例值与实际值做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表2)。

表2 后前面高比值实际值与预计值的配对t检验

YYYtP
MeanSDMeanSD
0.6700.0440.6670.0371.1300.263
 

  Y代表后前面高比值实际值,YY代表后前面高比值预计值
讨  论

  1.关于面部生长型的确定:面部生长型因其在口腔正畸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性历来被学者们所重视。由于短面型和长面型被认为是水平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在垂直向上的极端表现型,很多学者即通过垂直向上的极群来研究面部生长型。以面部后前面高比确定生长型的方法被广泛采纳。但是,Ghafari[1]认为本方法未将除下颌骨之外的骨骼因素考虑在内,不能反映上下颌骨的离散程度,有研究揭示[2]:腭平面垂直向位移不调可引至下颌旋转,证明在面部生长型的确定中,上颌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