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Ⅲ类错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研究

2008-9-20 10:09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胡敏 阅读量:1480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00.gif (103 bytes)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正畸前19例和正畸后11例、功能性错00.gif (103 bytes)正畸前20例和正畸后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00.gif (103 bytes)患者中各选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00.gif (103 bytes)髁突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00.gif (103 bytes)髁突居关节窝中位,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00.gif (103 bytes)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 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00.gif (103 bytes)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与TMD关系不密切;骨性Ⅲ类错00.gif (103 bytes)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提示与TMD有关,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关键词】安氏Ⅲ类骨性和功能性错00.gif (103 bytes)  颞下颌关节  矫正薛氏位

  为进一步探讨错00.gif (103 bytes)畸形与颞下颌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观察正畸后这些患者关节结构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医师在正畸治疗时应考虑关节的平衡功能,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防止正畸治疗不当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对象:在我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择无磨牙缺失、无颌面部外伤史、无正畸史及先天发育畸形的病例,行常规口腔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受试者包括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为13.15±1.83岁;Ⅲ类功能性错00.gif (103 bytes)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1.6±1.31岁。
  2.检查手段:①X线检查:每个患者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矫正薛氏位片[1],拍摄采用头颅定位仪并由同一名技师操作完成,在正畸前所拍的78侧矫正薛氏位片中图像清晰有研究价值的77侧,在正畸后所拍摄的58侧(因8例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需正颌外科手术,功能性Ⅲ类错00.gif (103 bytes)2例正畸末结束)矫正薛氏位片中图像清晰的57侧。用硫酸纸分别将颞下颌关节的形态认真描记,包括关节窝和髁突外形、鳞鼓裂最低点、关节结节最低点,每侧均描记三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以使误差降至最低。②核磁共振检查:依据矫正薛氏位X线片髁突居关节窝中位置关系是前移、居中、后移三种情况随机从正畸前功能性和骨性Ⅲ类错00.gif (103 bytes)中各选出髁突前移者2例,居中者2例,后移者1例,总计10例患者正畸前后做双侧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扫描(MRI),并对在正畸过程中及正畸后有TMD症状的患者补做双侧关节MRI。患者取仰卧位,双侧颞下颌关节部固定在直径8厘米表面受信线圈中,双侧颞下颌关节同时在牙尖交错位行颞下颌关节矢状位MRI,层厚3mm,范围15mm,T1加权为800ms/20。
  3.评价方法:①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利用Pullinger[2]的主观判断、线距和面积测量方法对X线片及描图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线距和面积测量利用CIMA-400型医学图像分析仪。②根据Drace[3]方法确定关节盘位置。同一类错00.gif (103 bytes)患者关节前后间隙线距和面积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

结  果

  髁突居关节窝中位置的主观判断结果见表1,无论正畸前或正畸后同一种类型的错00.gif (103 bytes)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髁突居关节窝中位置的线距、面积测量结果见表2。在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00.gif (103 bytes)髁突明显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00.gif (103 bytes)髁突居关节窝中位,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髁突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Ⅲ类功能性错00.gif (103 bytes)关节盘位置和形态基本没变化;而Ⅲ类骨性错00.gif (103 bytes)少部分年龄偏大患者在正畸后表现出髁突后移,关节盘明显前移且其形态为异常的前带增厚形,并表现出TMD症状(见表3)。

表1 主观判断正畸前后髁突居关节窝的
位置分布情况 单位:侧

 n前移居中后移
+2+1+1/20-1/2-1-2
功能性Ⅲ类正畸前
     正畸后
40
36
8
2

21
11

3
7

5
10

1
3
1
2
1
1
骨性Ⅲ类正畸前
    正畸后
37
21
7
3
14
 4
6
3
4
4
3
2
1
3
2
2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