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粘接概论

2014-5-9 16:05  来源:卡瓦盛邦
作者: 阅读量:3027

1970年,Retief等提出粘接的本质是接触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具体的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以及离子键。这些研究指出,对于粘接效应而言,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讲,如果托槽底板和釉质表面足够贴合,两表面之间的距离足够小,托槽和牙釉质通过分子级的作用力即可发生自行粘接。但是,牙齿表面并不是足够光滑的,托槽底板也无法和牙面达到足够贴合。因此,托槽和牙面间必须有粘接剂的作用,填充牙面和托槽底板间的间隙。

正畸过程需要医生的细致才可以降低托槽脱落率。现在的正畸粘接包括以下步骤:

牙齿清洁→酸蚀→冲洗→吹干→涂布封闭剂/底液→粘接剂粘接托槽→光照

 

牙面清洁

牙齿表面污染物,包括蜡、手套上的石灰粉、喷砂的粉末、皮肤油脂以及唾液均会引起托槽粘接强度的降低。牙面清洁通常由患者认真刷牙即可做到。对于患者未清洁干净的情况下,可采用抛光杯或抛光刷的形式,可以有效去除菌斑或软垢。这个过程通常会丧失5-14um厚度的牙釉质。抛光刷比橡皮杯会损失更多的牙釉质。

酸蚀

目前正畸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酸蚀剂是37%的磷酸。虽然这个浓度的磷酸可以给釉质带来很好的酸蚀表面和最终的粘接强度,但由于在酸蚀过程中还是会有釉质损失,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医生们也有尝试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1990年就有人提出,用10%的马来酸代替磷酸,电镜下显示马来酸对于牙面的酸蚀模式与磷酸相同,但是形成的小凹深度变浅。

对于牙釉质的损伤而言,在满足临床粘接强度的情况下,最小的酸蚀时间和最低的酸浓度是医生们所追求的。1990年,Sadowsky等的研究发现,酸蚀时间从15s-60s,酸浓度从15%-37%,并不会明显影响正畸粘接强度。同年,Legler等测试了37%, 15%, 5%的磷酸浓度以及60, 30, 15s的酸蚀时间,发现37%的磷酸浓度下,15-30s的酸蚀时间能保证足够的粘接强度,酸蚀时间过长,则强度下降。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