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化学说

2014-7-17 15:07  来源:Internet
作者: 阅读量:1484

  1930年Oppenheim观察到牙齿受力后,无论是张力侧还是压力侧,其牙槽嵴处的致密骨板层均消失,而代之以海绵骨。随后出现横行排列的新的骨小梁。压力侧骨小梁的近牙端有破骨细胞,远牙端则有成骨细胞。因此使牙槽骨厚度保持不变。这两种作用使骨发生全体改建。停止施力且保持在牙齿移动后的新位置时,过渡性骨又变成为致密牙槽骨,故形成为现代的骨转化学说。其后也有支持此学说的研究。Moyers等认为强度适宜的矫治力可以改变牙周血管的状态和血流速度,而且见到血管网随矫治力的改变而改变,使牙槽骨的再形成处于积极的状态。Foster提出牙周组织对矫治力的反应是以牙周膜内血管状态为标志的。这样就使牙周代谢发生改变,形成骨的改建。在定期加力,有足够间隙时间,可见原有骨和新骨间的形成平衡;这说明间隔时间足够,长时间的和缓和的矫治力是利于正畸治疗的。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