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矫治器——舌侧矫治技术

2006-3-24 15:03  来源:《口腔医学研究》
作者:温秀杰 阅读量:1831

关键词:牙齿美容
 
    近年来,牙齿美容发展迅速,尤其是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往往以改善美观为就诊的初衷。但患者对正畸治疗的要求并不仅停留在矫治后的美观改善,矫治过程中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1978年Fujita在日文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舌侧矫治技术的论文,引起了正畸界的广泛关注,现将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1  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简史

    20世纪70年代,在方丝弓技术垄断了半个世纪后,学者们开始探寻更新、更科学、更美观的矫治技术,如舌侧矫治技术、直丝弓技术、无托槽矫治技术(Invisalign)等。日本正畸专家Fujita最早对舌侧矫治技术进行了系列报道,包括牙齿的舌侧解剖外形、舌侧托槽的设计与改进、弓丝弯制等,并提出舌侧矫治的标准弓形为磨菇形。随后,舌侧矫治技术的应用在美国出现了一次高峰,但当时该项技术尚不成熟,临床上遇到许多问题。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舌侧矫治技术不断被完善,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果,并在推广应用中逐步认识到其优点。

  2  舌侧矫治技术的力学原理
   
  阻抗中心(CR)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单根牙的CR通常位于牙根的中部,相当于牙槽嵴顶到根尖大约40%处,上颌磨牙CR大概位于根分叉偏舌侧的位置,下颌磨牙位于根分叉中心点。与唇侧矫治不同,舌侧托槽的位置更接近CR,受到同样的力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尽相同。矢状方向上,唇侧矫治中同样大小的压低和内收力量,在前牙可能是一个压低的力量,而舌侧托槽则可能产生一个舌倾的力量。在舌侧矫治的整体内收时,更易发生前牙的舌倾,应减小内收力值,增加压低和唇向转矩的力值。垂直方向上,压低前牙时,若前牙倾斜度正常或唇倾,唇侧矫治较舌侧矫治产生更大的唇倾力值;若前牙舌倾,舌侧矫治更容易加重前牙舌倾,在矫治AngleⅡ2深覆牙合的病人时,应先唇展前牙再压低。水平方向上,舌侧托槽间距较唇侧小,弓丝的相对刚性增加,矫治扭转牙的难度增加。

  3  舌侧矫治技术的关键因素

  3.1  托槽定位  舌侧矫治技术与唇侧矫治技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托槽的粘接位置,由于舌侧的解剖外形更加不规则、口内隔湿困难、不能直视等,托槽的定位更加困难。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舌侧矫治开发了两个重要的技术,转距、轴倾度参照指导系统(Torque/Angulation Reference Guide, TARGTM)和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指导系统(Customized Lingual Appliance Set-up Service, CLASS)。TARGTM技术最早是由Ormco公司利用舌侧托槽定位系统的TARGTM仪器加工完成的,该项技术不需要模拟排牙,TARGTM仪直接在原始研究模型上进行托槽定位。TARGTM技术只能在二维上进行托槽定位,不能作颊舌向的调整(第一序列弯曲)。1989年Fillion D通过增加电子装置对此进行了改进。

    CLASS技术是通过治疗前的模拟排牙,将所需移动的牙齿排到理想的位置,再来确定托槽的位置。该技术通过CLASS系统制定的牙弓半径确定前牙托槽位置,颊舌向的差异由托槽的基底与牙齿舌面之间的复合材料厚度来补偿。一旦托槽的个性化基底完成后,所有托槽由模拟排牙模型转移至原始研究模型上。该技术实验室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准确性不高。1998年Hiro T医师对CLASS技术进行了改进,开发了HIRO系统。该技术中的模拟排牙不同于一般的诊断性模拟排牙,而是将所有的矫治(包括过矫治)都预置到模拟排牙中,然后用0.018″×0.025″的不锈钢方丝制作理想弓形,通过这个弓形在排牙模型上确定托槽的位置。制作个别托盘,直接将托槽转移至口内,不需要转移到原始研究模型上。HIRO系统是对CLASS技术的改进,简化了操作,克服了治疗过程中托槽脱落再粘结问题。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唐建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