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矫治中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的测量研究

2008-6-5 15:06  来源:上海口腔医学
作者:刘东旭 阅读量:3324

[摘要] 目的 建立拔牙病例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方法 选择拔除上下双尖牙、矫治后符合Andrews正常的60例患者,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13.5岁。直丝托槽在上下切牙部均位于临床牙冠中点,且矫正保持弓丝不含任何第二序列弯曲。于患者口腔内用Dougherty 托槽定位器测量每一牙齿切缘或缘至托槽中心的距离,并将以上数据按最近0.5mm舍入作数值修正,得出托槽定位的均值,将其上下移动0.5mm和1.0mm (第二磨牙除外),建立适合拔牙病例的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结果 直丝托槽位置在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处,拔牙病例与非拔牙病例托槽的垂直就位高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拔牙病例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有利于邻牙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可明显提高拔牙病例直丝托槽的垂直置入精度。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托槽位置;减数矫治;方法学

   精确的托槽置入有利于提高矫治效率及控制质量。1995年,Mclaughlin等 [1]  提出一种新的托槽定位技术,即采用托槽定位表结合Dougherty托槽定位器定位。其最大特点是既反映大多数牙的临床牙冠中点,又对某些牙位托槽位置进行了调整,实现了无弓丝弯曲的直丝弓矫治目的。该定位方法已成为滑动直丝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采用的托槽定位表是以美国白种人正常及非拔牙病例测量为依据的,对于拔牙矫治(减数矫治)病例如何实现精确托槽定位尚缺少研究。由于第一、二双尖牙临床冠高度的差异,在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例,要保证第二双尖牙与尖牙边缘嵴高度一致,必然要采用不同于非拔牙的托槽定位值,以利于邻牙良好的接触。本研究以拔除上下第一双尖牙的病例为样本,确定适合于中国人拔牙病例的直丝托槽定位值,为拔牙矫治托槽定位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样本为矫正后符合Andrews正常 [2] 、拔除上下第一双尖牙的病例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12.7-16.5 岁,平均13.5岁。所有矫正后正常合均具备:(1)所有牙临床牙冠完全萌出;(2)无明显过大牙或过小牙;(3)牙龈无明显炎症;(4)牙冠无明显磨耗或冠折;(5)上下切牙托槽均位于临床牙冠中点;(6)矫正保持弓丝不含任何第二序列弯曲。
1.2 拔牙病例个体直丝托槽位置的确定
  (1)拔牙病例直丝托槽位置的测量:用3M公司Dougherty 托槽定位器在患者口腔内测量每一牙齿切缘或缘至托槽中央的距离;(2)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的建立:将上述直丝托槽位置的数据按最近0.5mm舍入进行数值修正,得出直丝托槽定位的平均值。考虑到个体牙冠 大小的差异,将均值上下移动0.5mm 和1.0mm (第二磨牙除外),建立适合拔牙病例的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

2 结果

  60例无曲直丝拔牙矫正病例的托槽测量平均值见表1,拔牙病例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见表2。

表1 60例直丝拔牙矫正病例的托槽测量平均值(mm)
Tab.1 Measurement of the bracket placement with preadjusted appliance for 60 extraction cases(mm)

(牙弓)/(上/下)拔牙病例托槽测量值托槽就位
平均高度
0.gif (881 bytes)s
U1/L14.9/4.00.2/0.25.0/4.0
U2/L24.4/4.00.2/0.24.5/4.0
U3/L34.9/4.40.1/0.35.0/4.5
U5/L54.4/3.90.2/0.34.5/4.0
U6/L63.4/2.90.1/0.23.5/3.0
U7/L72.0/1.90.2/0.22.0/2.0

表2 拔牙病例上下牙弓个体直丝托槽定位值(mm)
Tab.2 Bracket placement chart with the preadjuited appliance for extraction cases(mm)

牙弓
上/下
0.gif (881 bytes)下牙上牙
-1.0mm-0.5mm+.05mm+1.0mm
U1/L15.0/4.04.0/3.04.5/3.55.5/4.56.0/5.0
U2/L24.5/4.03.5/3.04.0/3.55.0/4.55.5/5.0
U3/L35.0/4.54.0/3.54.5/4.05.5/5.06.0/5.5
U5/L54.5/4.03.5/3.04.0/3.55.0/1.55.5/5.0
U6/L63.5/3.02.5/2.03.0/2.54.0/3.54.5/4.0
U7/L72.0/3.52.0/2.02.0/2.02.0/3.02.0/3.5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