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系列治疗中的正畸工作

2006-3-25 16:03  来源:蔡中
作者: 阅读量:1425

一、唇腭裂病人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和形态特点

(一)影响因素
    唇腭裂病人颅面生长发育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共同影响。先天因素是指患儿在胚胎期,由于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致畸菌素造成唇脬裂的产生,从而改变了颅面生长发育的模式和潜,使匣唇腭裂畸形在胚胎期不断发展和旭重。后天因素是指人为的医源性干涉因素和口腔颌面部的功能性因素。一般认为外科手术的早期干预、手术创伤对颌骨生长发育中心的影响、术后般痕和肌张力的异常等,可加重颅面形态的发育畸形。同样,异常的呼吸、吮吸、吞咽、咀嚼和语言功能,产生异常的病理性功能力量,也会使已经存在的唇腭裂畸形,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因而,从新生儿阶段即开始给患儿以系列的分阶段正畸治疗,则对畸形的控制和改善是非常有效的。

(二)唇腭裂病人面部生长发育的形态特点
一般认为唇腭裂均未行修复、唇裂修复后腭裂修复前和唇腭裂均行修复后三种情况的面部形态特征是不同的,未行任何手术的唇裂新生儿除有裂隙存在和骨段移位外,组织缺损较少,可能有腭部前端齿槽高度不足,而牙槽的长度和宽度大多正常。少数双侧完全性唇腭裂者偶可见前颌骨因不联合而过分前突,而其面部的长、宽、高几乎与正常新生儿没有显著性差异。如果持续到成人期仍未对病人进行任何修复术,对这样的样本研究表明,其颅面部的最终生长发育的结果是多数指标与正常成人也无显著性差异。当然,也有少数研究结果与之相反。然而,在幼年或少年期就接受唇腭裂修复术的病人,其面部形态随着生长发育的变化至恒牙列期会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面部长度(深度)  唇腭裂病人面中部的深度最终会变浅,其主要机制是声颌长度生长的不足和上颌位置的远中移位。这种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SNA角可明显小于正常值。而下颌的线性长度通常都正常,但下颌位置可相对比较后缩。由于舌体位置较低,导致下颌角变大,整个下颌呈后荡趋向,由此可加重面型后缩的倾向。

    2.面部宽度  随着唇腭裂修复术的进行,原先裂开的上颌骨段会向近中方向旋转移位,致上颌宽度日益缩小变窄,这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病人中表现尤为明显。由于下颌宽度的生长一般是正常的,这就造成上颌相对于下颌明显狭窄,这种上、下颌宽度的不协调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有时可造成全牙弓的严重反牙合并伴有部分后牙的反锁牙合。

    3.面部高度  对手术后病人面部高度的问题;众说纷纭,但较多的结果表明该类病人由于上颌的垂直向发育不足,其上面高是减小的,而全面高可能是接近正常或稍大于正常,其原因与下颌角代偿性增大和下颌姿势的改变有关。

(三)唇腭裂病人牙拾畸形的形态特点
    唇腭裂病人牙拾畸形与一般儿童的错抬畸形相比较,有如下的特征。
    1.牙异常  先天缺失牙可常见于齿槽裂部位的上颌乳、恒侧切牙;多生牙也可见于裂隙的附近部位;上前牙还常常可表现为过小牙或融合牙;上中切牙和侧切牙可呈现严重扭转,上尖牙近中向、上侧切牙远中向萌入齿槽裂隙中或埋伏阻生;裂隙区牙萌出不足呈局部开牙合;多
数牙釉质发育不全;拥挤牙邻面龋的早期形成等等。

    2.牙弓异常  在完全唇腭裂病人,牙弓的连续性丧失;牙弓严重狭窄可呈“V”字形;牙弓长度变短;牙弓深度(腭盖)变浅;牙列拥挤而牙弓周长减小;上牙弓左右对称性降低。

    3.关系异常  多呈现上下牙弓不匹配,上下中线严重不一致;前牙反覆骀、反覆盖增大或全牙弓反牙合;牙合平面的偏斜和下颌Spees曲线的过大。

二、唇腭裂畸形的分期正畸治疗
    对唇腭裂的矫形和正畸治疗贯穿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始终,从新生儿开始直至成年正颌外科手术后通常将正畸治疗分为4期:无牙列期、乳牙列期、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唐建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