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2014-5-19 17:05  来源:卡瓦盛邦
作者: 阅读量:2796

功能矫治器(Functional Appliance)本身并不产生任何机械力,通过改变口面肌肉功能促进颅面生长和牙合发育,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合畸形。

功能矫治器的发展:

追述功能矫治器的历史,1879年美国的Kingsley医生首次提出“咬合跳跃矫治器”。20世纪30年代,Andersen医生提出了肌激动器和功能矫形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使患者的下颌处于前伸位置,从而引起口颌肌肉功能发生变化,通过口颌肌肉功能的综合作用,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并由此治疗Ⅱ类错合。此后,欧洲学者又设计出多种功能矫治器,如Bionator、Frankel、Herbst、Twinblock等。近30年来,欧洲学者又陆续设计出固定的功能性矫治器,例如Forsus,该矫治器不需要患者配合,疗效更佳肯定,效果优于可摘式功能性矫治器。此外,学者们发现,功能矫治器与口外矫形力相结合,其疗效较单纯使用传统的功能矫治器或口外力有明显的提高。

功能矫治器的作用原理:

功能矫治器本身不产生力,其矫治力来自被牵张的肌肉、韧带及纤维。肌肉等被牵张后,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即通过新的“功能型”达到新的“形态型”。从本质上讲,功能矫治器有三种主要的作用方式:

1.移动牙齿:功能矫治器改变了口面肌肉对牙齿、骨骼所施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同时,大多数矫治器都是通过牙齿进而对颌骨施加矫治力,因而,牙齿必然会产生移动。

2.引导牙齿萌长:功能矫治器可通过对牙齿垂直发育的调控,引导牙齿萌长,从而改善合关系。抑制前牙垂直萌出,同时促进后牙萌长,使合平面变平,矫治深覆合。

3.引导下颌骨的前移并促进下颌骨生长:功能矫治器使牙齿脱离接触,下颌骨移位。面部肌肉处于牵拉状态,产生收缩力,影响上下颌骨的发育。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