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支抗——正畸医生的新选择

2006-6-18 16:06  来源:2006年北京口腔医学新进展报告会
作者:周彦恒 阅读量:2100

一、种植体支抗的历史与发展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控制支抗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以及用组牙作支抗移动单个牙齿等。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患者配合,而且附加的口内装置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不利于口腔功能的正常行使,也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近年来,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的研究热点。正畸医生在外科医生的辅助下,应用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单位,使治疗结果不必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并在一些应用常规方法不能取得满意效果的疑难病例治疗过程中获得成功。种植体支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

    1970年Linkow指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种植体支抗具有应用潜力。在此之前Gainsforth等也曾指出可以利用基骨作为正畸支抗。在八九十年代,各国正畸医生为了论证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报告,用作支抗单位的种植体在材料,外型,植入位置,手术时机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种植体支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至今曾在临床上应用过的支抗种植体包括以下
几种:牙种植体(prosthetic implant),磨牙后区种植体(retromolar implant),骨内种植体(orthoimplant),骨膜下种植体(onplant),钛板种植体(miniplate),微螺钉种植体(microscrew,  miniscrew)及可吸收种植体(Biodegradab,e—implants)等等。其中,微螺钉型种植体因为体积小巧,植入及去除手术简单,疗效可靠但成本低廉而大受正畸医生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适应症的选择及治疗计划的确定
    微螺钉型种植体植入手术简单,创伤较小,易于被患者接受。理论上适用于所有需要支抗控制的情况。尤其适用于那些应用传统手段难以达到支抗控制效果的病例,以及那些不愿戴用口外弓、横额杆等附件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

    1、为改善面型,要求最大限度回收前牙的患者
    应用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后牙矢状位置的不动,使拔牙间隙全部为前牙内收所占据,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凸度。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选择将种植体植入于每侧的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因为此类患者治疗计划常常是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选择第二双尖牙的远中植入,即有利于控制施力的方向,又有利于术者的操作。在特殊的病例比如第二双尖牙或磨牙状况欠佳而第一双尖牙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应
用种植体支抗可以拔除病损牙保留健康牙,而不必担心支抗控制问题。

   2、需要压低牙齿的情况
    由于对颌牙的缺失,导致末端磨牙的伸长,影响了正常的功能运动,并给修复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应用传统的手段在弓丝末端弯制水平曲压低牙齿效果不够理想,  而且复杂的弓丝弯制也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在需要压低的牙齿的颊侧及舌侧植入种植体,应用链状圈直接施加压入力,可以有效压低磨牙,同时避免了伸长近中邻牙的副作用。

    对于那些由于前牙过长,导致唇齿关系不协调,露龈笑的患者,以往较有效的方法是戴用J勾,但需要患者的配合,舒适程度较差,不适用于成年患者。应用种植体支抗植入于前牙牙根之间,通过链状圈对前部弓丝直接施加压入力,可以简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不需患者的配合。

    3、其他
    例如上颌后缩患儿的前方牵引装置可以与口内的种植体相连,这样可以避免牙齿的不利移动;下颌后牙阻生时,可以应用种植体支抗植入于升支将近中阻生的磨牙直立。接受舌侧正畸的正颌手术患者术后可以利用植入于上下牙槽骨的种植体戴用垂直牵引。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