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2008-9-5 11:09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阎燕 阅读量:5626

  【摘要】 目的 对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对象、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 本组20例唇腭裂患者分别于植骨术前0.5~1年采用方丝弓、细丝弓固定矫治器或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增加上颌扩弓装置。结果 经正畸治疗后,上颌牙齿排列整齐,牙齿扭转得到纠正,牙弓形态正常,裂区两侧倾斜牙齿扶正,为植骨提供了良好的间隙。20例植骨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骨密度正常。结论 牙槽突植骨术前后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畸治疗为顺利进行植骨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使唇腭裂患者的牙形态及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牙槽嵴裂  植骨  正畸矫治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经外科手术单纯关闭裂隙后,面部外形有很大改观,但仍存在较严重的牙颌畸形,由于存在牙槽突裂隙,裂隙处牙齿萌出受阻,上颌骨发育不足,多数患者有口腔前庭瘘、鼻底塌陷,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为此,严重牙颌畸形的患者需给予正畸治疗,排齐上颌错位牙,纠正前牙反,扩展植骨间隙,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


材料和方法

  本组唇腭裂术后伴有牙槽突裂的患者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18例,双侧牙槽突裂2例。术前正畸开始年龄为8.5岁~12岁。首先采取记存模型,拍照头颅侧位X线片及全颌曲面断层片,照面像及牙像,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分别采取下列不同的矫治方法。
  1.固定矫治器组:11例采用方丝弓、细丝弓矫治技术治疗。
  2.上颌垫活动矫治器组:6例,适用于轻度前牙反患者。
  3.上颌固定矫治器加下颌全牙弓垫矫治器组:2例。
  仅1例植骨前未正畸,术后采用上下固定矫治器治疗。

结果

  一、疗效分析
  本组患者经植骨术前正畸治疗,上颌牙齿排列整齐,牙弓形态多数从尖形恢复正常,牙齿扭转得到纠正,裂区两侧倾斜的牙齿扶正排齐,提供了良好的植骨间隙。对于反患者,凡反覆盖在Ⅱ°左右均行有效的前、后向矫治,解除反,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
  由于唇腭裂患者多数存在上颌宽度发育不足,因而矫治中需行不同程度的扩弓治疗。本组有8例采用了上颌四角腭弓(quid-helix)扩弓技术(图1),1例采用上颌快速螺簧扩弓器及前方牵引装置,3例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附分裂簧改善后牙反。扩弓病例约占60%。术前正畸疗程最短3个月,最长13个月。术前正畸排齐上前牙后拍X线片,当恒尖牙牙根形成达2/3时行牙槽突植骨术。供骨区除1例采用颏部髓质骨外,均采用髂骨髓质骨。20例植骨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密度正常。对于畸形严重的患者,术后3~6个月后开始正畸,全部采用方丝弓、细丝弓矫治技术,直到恒牙全部建,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矫治效果满意。

图1 上颌四角腭弓开展上牙弓宽度

  二、典型病例
  患者女,8岁,替牙期,左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牙槽突裂。
  检查:近中,中性,反覆Ⅱ°,反覆盖Ⅱ°,前牙及右侧后牙全部反,下颌可后退,X线片示左上侧切牙先天缺失。
  诊断:安氏ⅢS,毛氏Ⅱ1+Ⅲ2+Ⅳ1。
  矫治:
  (1)上颌垫活动矫治器:3个月。
  (2)上颌固定矫治器+下颌活动矫治器:9个月,术前正畸共12个月。
  (3)牙槽突植骨术:9岁,取髂骨髓质骨。
  (4)术后2年恒尖牙从植骨区萌出。
  (5)恒牙期正畸治疗:上下固定矫治器。
  (6)义齿修复侧切牙(图2~4)。

讨论

  一、牙槽突植骨术前正畸适应证

图2 治疗前牙像

图3 治疗中反解除像 

图4 治疗后截入有暂时义齿的保持器像

  牙槽突植骨多在替牙期进行,此时正值乳恒牙替换中,口腔内牙齿情况复杂,对一般患者除存在严重的骨骼畸形外,临床常规为观察替牙,不做正畸治疗。但对于唇腭裂患者则有所不同,由于多数患者存在上颌骨三维发育不足及术后瘢痕的限制,使其在替牙期即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牙颌畸形,应早期矫治,植骨术前正畸的适应证如下: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