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种植体主要致病菌的研究

2016-4-26 11:04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11-18 15:43:07
作者:侯玉东 阅读量:2154

  细菌感染是导致骨结合牙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学者曾对失败种植体的主要致病菌进行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分离培养技术对失败种植体周围的龈下菌斑进行培养,检测牙龈卟啉菌(Pg)、中间普氏菌(Pro.I)、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a)和具核梭杆菌(Fn)等主要牙周致病菌,以期为失败种植体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临床按Sbordone等[1]的标准共收集到12例局部失牙患者的19颗失败种植体,患者近期均未服用抗生素。记录欲取样部位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牙周袋深度(PD)、龈附着水平(AL)及松动度、牙周溢脓、X线片所见等,用李成章等[2]的方法采集龈下菌斑标本,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接种分离,依据表型特征及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2.结果:12例患者的19颗失败种植体临床检测结果:GI为2.21±0.98,PI为1.47±0.84,PD为(6.63±2.83) mm,AL为(5.82±2.85) mm。19颗失败种植体中PD≥6 mm者占57.9%,AL≥4 mm者占78.9%。本组94.7%的失败种植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动现象;牙周溢脓者占63%以上;X线片示,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坏。细菌分离培养的结果:在10例患者的13颗失败种植体龈下菌斑内分离出Pro.I,9例患者的11颗失败种植体分离出Pg,2例患者的3颗失败种植体分离出Aa,7例患者的10颗失败种植体分离出Fn。在PD≥6 mm的失败种植体龈下菌斑内,4种主要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ro.I 72.7%,Pg 90.9%,Aa 18.1%,Fn 90.9%;而失败种植体有牙周溢脓者的龈下菌斑内该4种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ro.I 75%,pg 91.7%, Aa 16.7%,Fn 83.3%。

  3.讨论:本组12例患者所用种植体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整合良好并配戴永久性上部结构行使功能至少在一年以上。国外学者研究表明[3],在牙周病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及继之牙齿及种植体松动、脱落过程中,龈下微生物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两者的致病菌相似,其中pg、pro.I、Aa、Fn是主要致病菌。由于细菌在种植体上附着、聚集且种植体周围粘膜封闭,组织较疏松,因此极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炎。其临床症状较牙周炎严重,牙周袋较深,出现牙周溢脓、骨组织吸收、种植体松动,最终致种植体脱落。我们的临床检测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对牙周致力病菌Pg、Pro.I、Aa、Fn的分离培养与国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3],可能与所选病例不同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特殊微生物感染,其临床及微生物学特点与牙周病相似,表明牙周致病菌是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