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

1970-1-1 08:01  来源:不详  2007-4-3 18:08:01
作者: 阅读量:1408

    现代口腔种植学从1948年Fonniggini到Branemark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路程。种植学家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还有许多难题尚待解决,距离恢复自然牙全部功能,还有相当长的征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召开了近百次有关种植义齿的学术会议,成立了相应的国际组织。我国口腔种植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中华口腔医学会专门开设了牙种植分会场。1995年在珠海召开了首次种植义齿研讨会。在宁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成立了颅颌面种植学组。近年来许多与种植相关的学科已有长足的进展,材料学已由理化性能(材料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等)向骨生物相容性及龈、皮、皮下组织相容性深入发展;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如细胞培养、电镜、组织化学、组织病理以及杂交瘤技术)揭示种植界面结合的机制;利用各种生长因子(BMP、EGF、FGF、PDGF、IGF、TGF—8)及引导组织再生膜技术(GTR)促进种植体骨、龈界面愈合有了一定的突破;种植龈附着与细菌学等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口腔种植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
    牙种植体的问世,使缺牙修复发生了突破性的变革,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然而“种植义齿并不能替代传统修复,应该严格选择适应证,以减少失败率,达到长期高成功率”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种植外科绝非仅局限于义齿的修复,它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一)牙、牙列缺失的修复
    单个牙、多数牙缺失,磨牙缺失及全牙列缺失的种植体修复已广泛开展。牙、牙列缺失的修复有固定式及可摘式两类。
   
    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是较困难的,因为必须使种植义齿的形态、色泽与邻牙一致,另外多数人的前牙因咬牙合过紧和唇侧骨量不足而导致种植失败,故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X线片不能显示骨的厚度,应通过断层或螺旋CT(spiral CT)来确定。

(二)颌缺损的修复
    颌缺损,尤其是无牙颌的颌骨缺损,种植修复显示了优越性。一侧上颌骨缺损可利用钛网、颞筋膜或大网膜、骨移植、种植体植入,或健侧种植连接患侧义颌修复。全上颌骨缺损可用颧骨种植与磁附着义颌连接修复。一侧或全下颌缺损可采用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骨移植,行种植义齿修复,血管化骨移植同时植入种植体,均可形成理想的骨结合;非血管化骨移植,一年后方可种植。近来,一些学者对植骨愈合的爬行替代学说提出了异议,认为游离骨移植,离体时间短,仍有成骨活性。临床上即刻种植也有成功的病例,但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植骨床不良者(放疗后、局部瘢痕多、血运差),以采用血管化骨移植为宜。

(三)牙槽萎缩的修复
    缺牙过久,牙槽骨甚至基骨必发生萎缩。由于垂直距离及上下颌覆牙合关系改变,给修复带来困难。可采用牙槽嵴上植骨加种植体植入、Sandwich植骨、种植加GBR膜(即tefionm制的Gore—Tex膜。GBR技术是一种生物隔膜技术,在骨缺损区可保持间隙,防止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进入,为优先成骨创造了条件。缺损多者可同时植骨。目前不可吸收的膜已成功地用于临床,可吸收膜尚不成熟。根据吸收程度不同,磨牙区种植采取两种不同方法:即对中等吸收(C、D类),可用颊侧开窗法;对严重吸收(E类),可用下颌管上壁去除法。上颌磨牙区因上颌窦邻近牙根难以种植,近年来成功地开展了上颌窦抬高窦底植骨种植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正颌外科与种植
    无牙颌颌骨畸形、上下颌关系紊乱或因缺牙颌骨萎缩致上颌后缩、下颌相对前突者,上颌可采取LeFort I型截骨。前下移位、中间马蹄形植骨、种植体植人并固定,下颌矢状截骨后退、种植。这样,不但恢复了上下颌关系及正常容貌,而且种植修复的同时也恢复了正常的咀嚼功能。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