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与牙种植

1970-1-1 08:01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2007-5-8 15:50:48
作者:司心玲,张艳丽 阅读量:1186

摘要:牙种植。综述牙种植修复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种植义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口腔微生物是造成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因素,也是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微生物学;牙菌斑;牙种植;综述

  牙种植修复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义齿修复方式,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种植义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口腔微生物是造成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因素,也是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口腔的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细菌在种植体表面的黏附定植并形成菌斑,是其进一步发挥致病性的基础。本文就细菌在种植体表面的黏附及其影响因素作一概述。

  1 形成牙菌斑的口腔微生物种类

  在人体中,口腔是微生物种类最多、密度最高的部位之一,包括各种细菌、真菌、螺旋体及病毒等,与牙种植关系密切的微生物主要是能够形成菌斑的细菌。口腔中的细菌按其生长繁殖过程中是否需要氧的参与而大致两类,一类是需氧菌,如草绿链球菌、卡他双球菌、四联球菌、类白喉杆菌、不溶血链球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等。另一类是厌氧菌,如产黑色素类杆菌、口腔类杆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多形梭杆菌、具核梭杆菌、侵蚀性类杆菌、嗜酸乳酸杆菌、龋齿放线菌等。些细菌是口腔生态环境中的优势菌,主要存在于种植牙与天然牙颈部,其中草绿链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分别占了需氧菌与厌氧菌总数的一半以上,分别达52%与56%[2]。

  2 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牙菌斑形成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种植系统基台的表面粗糙度与菌斑形成密切相关,基台是种植体穿出口腔黏膜,连接上部牙冠与植入体的部分,粗糙的基台利于细菌附着,并形成牙菌斑[3]。通常金属表面粗糙度以Ra与Rz值表示,LIA等[4]曾将3种不同粗糙度的纯钛片戴入病人口腔中,24 h后测定细菌的黏附量,结果显示,Ra≤0.088 μm,Rz≤1.027 μm时可以有效减少菌斑的形成。所以,理论上种植体颈部应高度抛光,尽量避免划痕和不规则刻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种植体基台的表面不可能无限制地抛光。更重要的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纤维在粗糙表面可以形成更好的封闭效应[5]。QUIRYNEN等[6]则把纯钛基台用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抛光处理后戴入病人口中,结果显示,当Ra<0.2 μm后,粗糙度与细菌黏附量无相关性,所以,种植体的基台应有适当的表面粗糙度。李梅等[7]对钛种植体基台的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Ra<0.452 8 μm,Rz<3.388 2 μm时,细菌黏附量不再出现差异。故提出Ra<0.4 μm、Rz<3.4 μm是较为理想的种植 系统基台的表面粗糙度范围。

  3 不同种植体材料对牙菌斑形成的影响

  细菌黏附于种植体的表面是形成种植体牙菌斑的首要条件,而种植体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表面黏附细菌的种类、数量的重要因素[8]。适合种植的种植体材料有纯钛、钛-6铝-4钒合金以及羟基磷灰石等,由于羟基磷灰石的硬度逊色于钛金属,所以,种植体材料应用最多的是纯钛和钛-6铝-4钒合金。柴枫等[9]把经机械及化学抛光方法处理使粗糙度一致的纯钛及钛-6铝-4钒合金试件,与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及三种细菌的混合菌液进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显示,纯钛表面的黏附量均多于钛合金表面的黏附量,故认为以钛合金作为种植体材料比纯钛更利于控制菌斑的形成。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虽然两种种植材料均含有氧化钛保护层,但钛合金的表面还含有氧化铝与氧化钒保护层,这两种氧化物的化学稳定性更强,不容易被水化形成富羟基区,影响了龈沟液中生物大分子的黏附,导致种植材料细菌黏附量降低。另一方面,纯钛及钛-6铝-4钒合金分子结构及晶格排列的不同[10],使其种植体表面电场效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细菌的黏附。有学者在研究细菌对牙面的黏附机制时提出了黏附素-受体学说,认为细菌黏附就是细菌与机体组织、生物材料表面发生特异性结合[11,12]。细菌表面参与黏附作用的部分如菌毛、肽聚糖、有黏附功能的荚膜、细胞外粘质、脂壁酸等称为黏附素,在黏附中充当配体的角色。而生物材料、机体组织与黏附素结合的位点叫受体,黏附就是受体与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它是数细菌选择性定植的基础。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