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抗微种植体对兔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1970-1-1 08:01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2007-5-8 16:27:18
作者:曹奕,吕健,刘新强 阅读量:1410

 [摘要]目的 建立兔牙周膜微型种植体损伤的模型,观察其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组织愈合、修复的过程和方式,并探讨种损伤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12只,麻醉后,在兔牙槽骨中分别种植一颗纯钛微型种植体,尖部接触其相邻牙齿的牙根并损伤其牙周膜。将家兔分别在植入手术后的第1、5、28、56天处死,每次3只。取包含受损伤牙齿的上、下颌骨骨块,制作病理标本,光镜下观察被损伤牙周膜的修复过程及愈合方式。结果 术后第1天,受损伤部位牙周膜的连续性受到破坏,产生机械断裂,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中断,牙周膜局部增宽;术后第5天,受损伤部位开始修复,牙周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排列稍乱;第28天,受损伤部位的修复进展顺利,牙周膜内纤维结缔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重新建立;术后第56天,受损伤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牙骨质及牙槽骨三者之间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结论 微型种植体损伤对受损牙齿的牙周膜的弹性及其缓冲作用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损伤部位较小,影响不会太大。

  [关键词] 支抗;牙种植体;牙周组织;损伤;修复

  随着瑞典科学家BRANEMARK等[1]骨结合理论的提出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专业得以开发应用并取得了成功[2~5]。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微型种植体支抗(MIA),以其支抗性能稳定[6]、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低创伤、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正畸临床医师的欢迎,逐渐成为支抗研究的亮点和热点。MIA由纯钛制成,直径一般在1.2~2.0 mm,可植入相邻两牙的牙根之间、上颌结节处、腭部及磨牙后区三角,可以说,微型种植体有效克服了传统的种植体支抗所受到植入部位的限制,几乎能够植入正畸医师所需要的任何一部位。临床上最常用的植入部位是两牙牙根之间的牙槽骨中。但是,由于两牙牙根之间的牙槽骨骨量的限制,在操作中植入点和 植入方向稍有偏颇,就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最容易导致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两侧邻牙的牙周膜被损伤。本项实验通过建立兔牙周膜MIA损伤模型,观察其损伤后组织愈合、修复的过程和方式,并探讨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家兔12只,雄性9只,雌性3只,体质量为(3.0±0.4)kg,兔龄8~11个月。微型种植体12枚,西北中邦公司生产,非自攻型,直径为1.2/ 1.4 mm ,长度为7 mm。

  1.2 实验方法应用0.2 mL/kg地西泮和盐酸氯胺酮混合液,对家兔进行麻醉后,局部消毒,选择5号尖刀片切开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牙龈黏膜组织,切口长约 2 mm ,距龈缘约3 mm,用骨膜剥离器剥离牙龈组织,用微型种植体专用的慢速车针钻开骨皮质。然后用专用螺丝刀将微型种植体直接旋入牙槽骨中。旋入微型种植体时要使植入方向发生偏移,以确保能够损伤相邻牙齿的牙周膜。术后即刻用螺旋CT对手术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层距为1 mm),然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该部位的三维重建,观察种植体所处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牙根之间的解剖关系,如经检查方向有误,种植体与邻牙牙根无接触,则取出后变换方向重新植入,再次经CT检查与邻牙牙根有接触后为成功。即刻用专用螺丝刀直接将微型种植体直接从骨组织中旋出。将12只家兔分别在手术后的第1、5、28、56天处死,每次处死3只。

  1.3 标本的制作及病理结果的观察 取下包含受损伤牙齿的上、下颌骨骨块,修整、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3 μm),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100~200倍)观察受损牙周膜的愈合过程及其修复方式,并照相。

  2 结果

  手术后第1天,受损伤部位的牙周膜连续性受到破坏,产生机械断裂,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中断,牙周膜局部增宽。手术后第5天,受损伤部位开始修复,牙周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排列稍乱;纤维母细胞增多,细胞核较大,胶原明显增多;牙周膜下方可观察到有化脓性炎症,周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手术后第28天,受损伤部位的牙周膜内纤维结缔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重新建立,但牙周膜的宽度比正常情况下增宽,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稍有紊乱,炎症已经基本消退;牙周膜与牙槽骨之间的连接逐渐建立。手术后第56天,受损伤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牙骨质及牙槽骨三者之间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修复后的牙周膜宽度增加,胶原增多,可见比较粗大的胶原纤维带的形成,其细胞成分相对较少,与牙槽骨的连接仍欠平滑,束状骨板还未完全修复。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