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系统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发展

1970-1-1 08:01  来源:爱牙网  2007-9-13 16:56:42
作者: 阅读量:1466

牙种植技术被称为是20世纪牙科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一大进展,也是近年口腔医学里发展最快的一个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牙种植技术已经获得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在国内,牙种植技术也已逐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和应用。开展牙种植技术之前,选择什么样的种植系统是临床医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每个种植系统都有一整套相应的种植手术的植体植入工具及修复用配套工具,这些工具在国内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投入,一旦选择了某种系统后,就较难再改变系统或较难同时开展两种以上系统的牙种植修复。所以选择一种能满足临床多种需要的种植系统对于刚开始进行种植临床的医师来说尤为重要。在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主流种植系统之前,了解种植系统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下就我们的学习体会及临床应用的经验,談談我们的体会及认识:

 

一、牙种植系统分类牙种植体系指植入牙槽骨内或置入牙槽骨表面用以支持或固定义齿的装置。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种植系统大致可有以下几类:
 

1.       骨内种植体 目前国际上多数作者在不同场合下所提到的骨内种植体实际指柱形种植体及根形种植体。确切的定义应为植入到颌骨内,形状为轴对称的圆柱状(柱形)或圆锥状(根形)种植体,其表面可有螺纹或无螺纹。虽然这种类型种植体在有的文章中也被称为根形种植体(root form implant),但实际上模拟天然牙根的圆锥状根形种植体仅为骨内种植体中的一种类型。这类种植体从广义上说,应包含以下的骨内叶片状种植体,但由于目前在临床上后者的临床应用已不是一种主流的方式,所以本文后面所提骨内种植体皆不包含叶片状种植体。
 

2.         叶片状种植体 1967年,Leonard Linkow ; Ralph和 Harold Roberts引入了骨内叶状种植体并证实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叶片状种植体尤其适用于牙槽嵴吸收、宽度不足时的牙种植修复。但由于种植一期手术能否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使植入体受区(种植窝)与植入体外形一致,保证种植体植入后与骨创面最大限度地紧密贴合。这一点骨内种植体由于其形状为轴对称的圆柱状或圆锥状,较易通过相同形状的骨钻形成与其外形相一致的种植窝。而叶片状种植体则由于其不对称的外形结构,目前尚无合适的工具来制备与其外形相一致的种植窝,这导致了该类型种植系统的高失败率,目前已经不是一种主流的种植系统。
 

3.         骨膜下种植体 在过去的50多年,骨膜下种植体一直是一种成功的种植方式。Gustav Dahl1948年作了第一例骨膜下种植,从那以后,骨膜下种植体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这种种植体一般无预成品,需根据每个病员单独制做,可以通过直接制取骨印模或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CAD-CAM)技术来制作骨膜下种植体。多数情况下骨膜下种植体主要用于支持覆盖义齿,但亦可充当很多种修复设计的基牙,可植在上颌或下颌骨的任何部位。虽然这种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是成功的,但由于其需个别制作,制作过程复杂,影响了其推广应用,目前未成为主流的种植系统。
 

4.       穿骨种植体 穿骨种植体为一体式,穿下颌骨的复合种植体,也有单一基台形式。如选择该种植方式时,需作颏下皮肤切口。穿骨种植体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下颌骨的整个骨高度,并利用了下颌骨下缘皮质骨,使用寿命据报道也较长和可靠,多用来支持下颌覆盖义齿,很少用于固定桥。这种类型种植系统由于需口外切口,常不为病员接受,另外,其应用部位仅限于下颌双侧颏孔间。目前骨内种植系统的发展,在此部位种植,无需穿骨已能达到足够的支持力和固位力,所以,这类种植系统已鲜见应用。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