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散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临床观察

2007-4-23 11:04  来源:口腔医学3
作者:邱宏亮 阅读量:2068

[摘要]  目的  对比评价迪散特效牙齿脱敏剂与常规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因牙合面磨耗致牙本质过敏的第一、第二磨牙900颗,平均分为实验组(迪散脱敏剂组)、对照I组(Gluma脱敏组)、对照Ⅱ组(75%氟化钠甘油组)。同时取离体牙36颗,平均分成3组,标本制作方法与临床组相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66%;对照工组为85.67%;对照Ⅱ组为60.33%。实验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迪散特效牙齿脱敏剂可用作脱敏材料。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迪散;脱敏剂
  牙本质过敏症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效的脱敏是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多种脱敏药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不理想。本试验观察迪散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并与Cluma、氟化钠甘油进行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患者290例,男153例,女137例,年龄30—70岁,平均48.5岁,900颗患牙中,自述病史长达10年以上的230颗(25.56%),5年以上的186颗(20.67%),半年以上的484颗(53.77%)。所有患牙在近3个月内未经任何脱敏治疗。900颗患牙平均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迪散;对照I组采用Cluma;对照Ⅱ组采用氟化钠甘油。
  药物选择:迪散脱敏剂(美国独资长沙奥伦高科技器材有限公司生产),Cluma脱敏剂(贺利氏—上海齿科有限公司生产),氟化钠甘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药材料厂生产)。
1.2  操作方法
    清洁、隔湿、干燥牙面。用浸有药物的小棉球涂擦牙过敏区2 min,同样方法反复2次后,让患者继续咬紧浸药小棉球1 min。颈部脱敏反复2次后,将浸药小棉球平铺在过敏区,让患者继续用手指在相应面部按压1 min,每天1次,连续5次为1疗程「1」。
    疗效判断:以温度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作为自觉过敏症状,以锐探针划过敏区的反应作为检查依据,治疗1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区表面光滑,对冷热刺激自觉症状消失,机械检查无不适3个月以上为治愈;对冷热刺激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对机械检查稍有不适为显效;对冷热刺激自觉症状及客观检查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治愈与显效为有效「2」。
1.3  扫描电镜观察
    标本选择与制作:选择因牙周病或第三磨牙拔除的36颗新鲜磨牙,洗净,用双面凿水平劈掉牙齿牙合面的牙釉质,暴露牙本质的横断面,超声洗涤15min,自然风干后备用。将标本分为3组,每组12颗牙,再分为3个小组,用临床的3组方法作用于离体牙上,即分别涂擦1、3、5遍,干燥后分别将两组离体牙纵劈掉颊侧或舌侧的牙釉质,以暴露牙本质的纵断面。
    用EIKO公司IB—3型离子溅射喷涂仪将标本真空干燥、喷金,用日立S—52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从低倍逐渐放大倍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分别在1 000、1 500、2 000倍数下进行拍照,观察3种不同药物、涂擦不同遍数后离体牙表面形态的改变及牙本质小管被堵塞的深度。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2。

    表1  3组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疗效比较  [n(%)]

  3组疗效比较,p<0.01
    表2  3组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远期疗效比较[n(%)]

  3组远期疗效比较,p<0.01
2.2扫描电镜结果
    迪散组:涂擦1遍,横断面可见60%牙本质小管被堵塞,25%小管口缩窄,15%小管口开放清晰可见,涂擦3、5遍以后小管口被堵塞的现象逐渐增加。纵断面可见涂擦1遍后,极少数小管与断面相通,大多数小管口处可见堵塞物,深度为1.5—2.0um,涂擦3遍后,堵塞深度为2.0-3.5um,涂擦5遍后,堵塞深度为3.5~6.5um。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