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牙科全瓷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2017-12-29 11:12  来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作者:骆小平 阅读量:33017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能,其在牙科领域中的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当今前牙美学修复的首选材料。早期的粉浆堆塑烧结全瓷技术,因其技术敏感性高,瓷的强度、美学特性受操作者影响较大,临床应用越来越少。自从瑞士苏黎世大学Mormann等1987年将口内扫描技术和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引进口腔修复体的制作以来,采用工业预成瓷块或半烧结的坯体进行切削加工,制作高强度、美观性能好的全瓷美学修复体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Werner H Mormann教授和Marco Brandestini教授也成为牙科学数字化时代的先驱者,并远远领先于其所处的时代,将椅旁计算机切削瓷修复体代替传统的银汞充填修复。

    口腔修复的数字化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光学扫描的速度、精度还是扫描后的模型处理和修复体设计的智能化程度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口外石膏模型单牙列扫描仅需十余秒的时间,口内单牙列的基牙扫描也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且患者舒适感明显改善,也增加了患者和医生之间面对面的可视化交流。通过术前、术后扫描可检查牙体预备量的多少以及基牙倒凹大小和边缘终止线的形态、位置。在确保基牙预备合格后,将模型文件传到固定修复体的设计软件中,进行修复体的可视化设计,特别对于全瓷修复体来说,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基底瓷和饰瓷的厚度,在提供基底瓷足够强度的同时,留下堆塑饰瓷的空间,以便满足前牙全瓷修复美学修复艺术化的需要。

    对于预备完成后的数字化模型,不仅可以采用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术打印出全牙列的树脂模型,也可制作出可打印的数字化代型。在2015年纽伦堡的欧洲材料学术会议上,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和人工陶瓷关节相继面世。

    近年来,面部实体三维真彩扫描技术的应用,可在计算机内形成三维数字化的颜面部轮廓外形,简化了目前临床常用石膏模型—诊断蜡型—树脂罩面口内试戴分析的繁琐步骤,大大节约临床时间,可以动态、三维地观察修复体在口内的情况,也避免了二维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imile design,DSD)存在的不足。借助于口内树脂罩面和数字化照片进行微笑分析,可在口内调整树脂罩面的形态,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的印模、分析诊断、金属3D打印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全瓷的数字化加工仍然采用工业预成瓷块或瓷的坯体进行切削加工技术,即减法制造(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这种方法制造的成本较高,材料浪费多且时间长。硬度高的瓷块对切削刀具的损害较快,需要经常更换刀具,否则会影响修复体的适合性。

     两年前作者采用3D打印蜡型+热压铸造技术制造全瓷修复体,可有效控制基底瓷和饰瓷厚度,在确保基底瓷强度的同时,留下艺术化饰瓷的空间。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