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消毒口腔科牙钻与弯机头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2008-5-4 17:05  来源:口腔医学纵横
作者:杨艳芳 阅读量:20682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物理通电的方法,对口腔科牙钻及弯机头表面的乙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消毒处理,以期寻找一种理想的口腔科牙钻与弯机头消毒方法。方法:在电压为220伏,电阻为25欧姆的情况下, 将表面擦有乙肝患者混合血清的牙钻与弯机头分别通电1,2,3,4,5,6,7,8,9,10分钟,每次通电完毕后按要求取样作酶标检测,并记录下各次通电后对HBsAg和HBeAg二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这一实验过程重复30次,将各次实验记录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通电后4.23±0.56分钟后,E抗原的检测结果开始表现为阴性;在通电后7.8±0.54分钟后,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开始表现为阴性,在时间上明显短于目前行使用的消毒剂戊二醛的浸泡消毒时间15分钟。结论:本研究条件下通电不仅对乙肝病毒消毒有效,而且与传统消毒相比,明显地缩短了消毒时间,同时,该方法还具有简单易行,对牙钻、弯机头消毒完全、彻底,对设备及人体无损害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极为理想的牙钻与弯机头消毒方法。
[关键词] 交流电; 牙钻; 弯机头; 消毒; 乙肝病毒; 酶标法检测

  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具有对外界抵抗力强,传染性强等特点,在口腔科造成的危害与口腔科的工作特点密切相关[1-6],特别是与口腔科器械的消毒工作密切相关[7]。口腔科牙钻、弯车头的周转使用快、精度高易损坏、表面结构复杂,经常与患者血液、唾液接触等特点,是口腔器械消毒的难点之一,虽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8-10],但仍未从时间、高效、无损害、完全、安全等方面找到一种理想的乙型肝炎病毒消毒方法。
  为此,本研究将观察交流电对附着于牙钻弯车头表面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效果,并与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旨在寻找一种理想的牙钻与弯机头的消毒方法。

材料与方法

  将牙钻与弯机头表面涂上乙型肝炎病毒混合血清,放置于通电电路被截断、长约60mm的火线断端两侧金属架上,金属架一端置一指示灯泡,在电压220伏,电阻为25W的情况下通电,分别通电1\',2\',3\',4\',5\',6\',7\',8\',9\',10\'分钟后,各次于严格无菌的情况下取下取样,作酶标法检测HBeAg和HbsAg,这一过程重复30次。
  根据检测结果,对HBeAg和HBsAg的有效消毒时间做统计学处理,确定平均有效消毒时间,再与目前常用的几种牙钻与弯机头消毒剂的消毒时间做比较。
  通电后,检查牙钻与弯机头,观察表面有否变色、锈蚀等变化,并连接于综合治疗台上,比较通电前后的转速。

结 果

  30组牙钻与弯机头表面,HBeAg在通电后5min全部转为阴性,HBsAg在通电8min后全部转为阴性。
  通电后牙钻与弯机头的检测通电后牙钻、弯机头在色泽上无改变,无锈蚀,转速与通电前无差异。

讨 论

  1. 对乙肝病毒的最新认识与消毒的理论基础。
  乙型肝炎传染力强,仅0.00004毫升患者血清就足以使人致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很强,在室温下可存活14个月[4,5]。目前, 各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破坏机制还不清楚,一般认为能杀死芽胞的消毒剂才能杀死肝炎病毒[11],但有一点已经研究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性丧失晚于传染性的消失,Bond等报道,将有传染指标的HBsAg阳性血清在室温下干燥七天后,仍可注射感染给黑猩猩,说明经消毒处理后一旦消除了HBsAg的污染, 则一般病原微生物不复存在[9]。因此,抗原的破坏与否也是乙肝病毒是否被杀灭的一个指标。
  2. 通电对乙肝病毒抗原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有三种: 即HBsAg,HBcAg和HBeAg,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复杂,一般研究都以HBsAg为主要的传染研究指标,而HBeAg则被许多人认为更具有传染性[4]。为了全面地了解交流电流对乙肝病毒的作用,我们同时选用了两种指标作观察、比较, 本研究行通电后作ELISA 检测表明, 交流电流对这两种抗原均有灭活作用,HBsAg的平均灭活时间为7.8±0.54分钟,而HBeAg的平均灭活时间为4.23±0.56分钟。 我们推论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 通电后,电流的磁场与乙肝病毒生物电磁场相互作用,使病毒内生物电平衡破坏,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所致;② 交流电瞬时换相对病毒的脉冲式的作用,使病毒不易适应这一环境;③ 电流流过过程中,大量的电子流对病毒表面的活性蛋白质、酶、活性离子有破坏作用;④ HBeAg灭活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其感染力强,表面活性蛋白质、酶、活性离子更活跃而对电流更敏感之故, 有关这一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