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液态污染物对复合树脂粘接性能的影响

2019-11-29 16:11  来源: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作者:武忠圆 付静 刘杰 阅读量:10128

    复合树脂因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现已在牙科广泛应用。由于口腔环境的特殊性,如空间狭小、隔湿困难,考虑到操作时间,患牙的修复过程易受到口腔内各种液体如唾液、血液和龈沟液的污染,尤其当修复区位于龈下时。已有研究表明,复合树脂较玻璃离子等修复材料对污染物更敏感。

    污染物对复合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主要与粘接体系、基底面类型、污染发生的时机等有关。本文主要针对口腔唾液和血液污染物对复合树脂粘接性能的影响和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1.污染类型

    1.1唾液

    粘接剂对实现树脂-牙界面间的成功粘接至关重要。根据与牙组织粘接技术的不同,主要分两类:酸蚀-冲洗类和自酸蚀类。文献证实,部分情况下,与酸蚀-冲洗类相比,自酸蚀类粘接剂,尤其是一步法的粘接强度受唾液影响较轻或几乎不受影响,这归因于自酸蚀类粘接剂不需要单独的磷酸酸蚀和冲洗干燥程序,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降低了与牙本质过度湿润或过度干燥相关的技术敏感性,且底涂剂中的亲水性和酸性组分有助于它们清洁污染物。

    粘接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常需要多重步骤,任何一个过程均可发生污染。Cobanoglu等报道,唾液污染常发生于底涂剂应用前后,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效果。底涂剂应用前,唾液蛋白能够扩散至牙本质小管中与随后的底涂剂中的亲水性单体竞争,干扰混合层的形成,此外,吸附在牙本质表面的唾液膜能抵抗酸性单体的酸蚀作用,而底涂剂应用后,去污染方法如水冲洗易将亲水性单体洗去,吹干时易造成胶原塌陷。

    Taneja等比较了唾液污染发生在粘接剂固化前后两类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性能,结论与前者的类似。固化之前,唾液蛋白能阻塞开放性的牙本质小管,妨碍粘接剂单体的渗透,而固化后,唾液蛋白可沉积在聚合缺陷的粘接剂表面,形成屏障,干扰共聚反应。唾液中的水分也可干预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

    1.2血液

    牙齿修复过程中因牙龈炎症或操作原因易造成牙龈出血。研究报告,血液污染底涂剂使用后的牙本质,可削弱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Koppolu等探讨了唾液和血液对自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并比较了污染发生在粘接剂使用前后引起的粘接强度差异,发现两类污染物均可减弱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且血液污染较唾液污染严重。另外,污染发生在粘接剂使用之后的粘接强度低于使用前。

    Taneja等研究发现,血液污染发生在自酸蚀粘接剂固化之后较固化之前对粘接强度的不利影响大,与对酸蚀-冲洗粘接剂的影响相反。因为粘接剂固化后血液污染物的吸干干燥会在粘接剂和修复材料之间形成屏障,干扰共聚。而自酸蚀粘接剂中的酸性底涂剂在固化前污染比固化后污染更能清洁血液,从而保持粘结强度。虽然血液和唾液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但作为污染物,血液对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机制与唾液相似。

    临床治疗中,对于缺损较大的牙齿,为确保复合树脂与周围牙体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粘接以及树脂的完全固化,常采用分层充填和分层固化技术。该技术操作时间较长,可增加污染的风险。唾液和血液污染物可降低复合树脂层间的粘接强度。已聚合树脂中的残余单体和自由基有助于树脂层之间的粘接,污染物可与其发生反应,使粘接性能降低。

    2.预防措施

    橡皮樟被认为是目前口腔治疗中隔离各种污染最好的方法,但根据统计,仅17%的医师使用橡皮樟,且当龋坏或缺损位于龈缘下、近龈缘或根面附近时,橡皮樟的使用受限。因此,污染后的处理措施尤为重要。

    2.1临床操作要点

    主要包括干燥、水冲洗、重涂粘接剂和重新酸蚀。有研究报告,唾液和血液污染酸蚀的牙面或树脂面后,干燥污染面,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显著下降,而水冲洗后干燥污染面,可恢复或部分恢复粘接强度。因为单纯的吹干并不足以去除污染物,而且过度吹干会引起胶原纤维变性和塌陷,但水的冲洗作用能清除部分污染物。值得注意的是,冲洗时间不宜过久,唾液污染后冲洗15sec较佳,过长时间的水冲洗,反而会降低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

    有学者认为,污染发生在粘接剂使用之后时,通过干燥或水冲洗后干燥污染面,然后重涂粘接剂,可获得足够的粘接强度。粘接剂的再使用可更新污染后聚合不良的表层,并与随后充填的树脂间形成粘接,因此可改善修复效果。另有学者认为,磷酸酸蚀污染面可使复合树脂达到理想的粘接性能。由于磷酸为强酸,联合水的冲洗作用,可将污染物彻底清除。但Brauchli等的结论与此不一致,认为污染后,通过水冲洗、干燥污染物和底涂剂的再使用,则能够获得足够强的粘结强度,不需磷酸酸蚀处理。推测与使用的复合树脂或粘接剂的组分不同有关。

    2.2化学药物处理

    除了上述方法外,临床上常用的冲洗、消毒和止血药物,也可用于唾液和血液的清理。常用的冲洗消毒药物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氯己定溶液和75%乙醇。次氯酸钠具有溶血、分解血红蛋白和使牙本质脱蛋白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次氯酸钠可改善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但需与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钠联用或者使用后用水冲洗,因为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可以氧化胶原纤维,产生自由基,干扰聚合链的延伸,不利于粘接。过氧化氢也能溶血和分解血红蛋白。

    Tachibana等报道,采用3%过氧化氢清洁血液污染的牙面,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与无污染的对照组相近。氯己定是牙科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其能够阻止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粘接剂与牙本质间粘接的破坏作用,增强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而75%乙醇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其擦拭唾液污染的树脂面,并不能提高粘接强度。因为乙醇可溶解破坏包绕无机填料的有机硅烷偶联剂。

    止血剂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I类(血管收缩剂)和II类(收敛剂)。牙科常用的止血剂包括硫酸铁和氯化铝制剂,其他的如肾上腺素、植物源性的和硫酸铝也可用于止血。有报道,将止血剂用于唾液和血液污染的牙面,可恢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止血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硫酸铁和氯化铝,遇水后可分别形成硫酸和盐酸,两者均是强酸,可酸蚀牙面,清除部分污染物。另有报道称,止血剂应用后可改变牙本质表面的形态,降低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增加微渗漏,且对自酸蚀类粘接剂的影响较酸蚀-冲洗类大。此现象与止血剂中的硫酸铁能促进牙本质液中蛋白质的凝固有关。

    针对此现象,有学者推荐在酸蚀之前或期间,低浓度(15-25%),短时间(3-10min)使用止血剂,并在使用后用水适当冲洗。但不宜使用氯己定冲洗。

    3.小结

    随着美学修复需求的不断增加,粘接剂的应用日益普遍,对粘接剂的应用效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综述发现,唾液和血液污染可引起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改变,且血液较唾液的不利影响更显著。不同的处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染物产生的不利影响,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差异较大,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得出有效结论。因此,为成功地粘接树脂和牙体组织,创造一个不受污染的粘接面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