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早期肌功能矫治研究进展

2020-3-2 17:03  来源:口腔医学
作者:王宝然 陈文静 阅读量:8106

    口腔各肌肉的协调和平衡对颌骨发育、牙齿的排列和牙轴方向的调整有重要影响,口颌肌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口颌系统的形态与功能。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对骨骼产生了各个方向的力,此肌力对骨骼的生长和改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错牙合被认为是牙齿的不规则性,牙齿与牙弓之间的关系超出正常的范围。

    错牙合畸形是颅面复合体的一种发育障碍,影响颌骨、舌和面部肌肉发育及功能,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口腔功能的三大口腔疾病之一,与美学,社会与健康生活的质量相关。错牙合畸形病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功能性训练对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与维持矫治效果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功能矫治器可刺激颅面神经肌肉的生长,导致颅面复合体的形态改变。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是以6至11岁的儿童通用尺寸的柔性材料制作的,主要由非热塑性有机硅胶(软型)或聚氨酯(硬型)制成的柔软的矫治器,它用于改善口腔功能,以软型为主,主要有三种作用效果:牙齿引导、肌功能训练和颌骨定位。治疗的目的包括矫正上颌牙齿的唇倾和缓解前牙的拥挤,扩大牙弓以适应萌出的恒牙,纠正舌的休息位和改善牙弓形态。

    1.肌功能与建牙合平衡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不仅是食物的通道,还担负着咀嚼、吸吮、吞咽等复杂功能,并且参与语言发音、面部表情和辅助呼吸等功能。口腔运动通过中枢神经支配口颌系统肌肉,通过牙齿、唇、颊、舌和腭等器官的共同作用完成各项功能运动。口颌功能运动神经不仅支配面部肌肉,还支配下颌下及颈椎关节运动等的协同作用。正常的颌面肌力通过牙齿刺激牙槽骨而维持了其正常形态和结构,这种刺激改变时,牙槽骨亦随之而改变,如果在生长发育期间颌面部肌肉受到长期来自外界的刺激干扰,就有可能打破颌骨及牙弓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导致颅面骨骼或牙列畸形的发生。

    2.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对患儿牙合、颌、面生长发育存在危害。由于儿童的牙颌系统仍在发育阶段,口腔不良习惯会破坏口腔环境的平衡状态,引起牙合、颌、面的畸形。一旦儿童形成口腔不良习惯,应尽早了解其原因,及时进行早期矫治,防止畸形进一步发展。研究显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中,较常见的为不良唇习惯,主要因为患儿自制力差,在紧张的环境中易出现咬唇动作,咬唇会导致牙齿受到的压力增大,上下牙冠受到对侧唇的作用力而唇向移位。

    患儿替牙期常因口腔不适,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或者刚萌出的恒牙,长期形成舔牙习惯。不良舌习惯中最常见的主要为吐舌、舔牙,不良舌习惯被认为与患儿早期出现前牙开牙合有关,Kydd等发现开牙合患者的舌对牙弓的压力比正常牙合大2至3倍,指出较大的舌压力可导致开牙合。吮吸是婴儿时期主要的口腔活动,但长期吮吸手指、异物、吸颊,吮唇等,可导致咀嚼肌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对牙弓、腭部、颌骨的生长形成干扰,导致牙弓狭窄、反牙合、开牙合等。

    鼻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和腭扁桃体肥大,当这种阻塞发生时,儿童通常会通过口腔呼吸,继而发生面部前下高度增加,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甚至还可能出现儿童唇肌松弛、唇外翻,舌下垂与下颌生长受限,后牙反牙合和Ⅱ类高角错牙合发生的可能。

    口呼吸的临床诊断,检查时必须先判断患者鼻咽呼吸道是否通畅及询问其临床病史。患儿常因一侧后牙龋坏疼痛或缺损等导致无法正常咀嚼,使用单侧咀嚼,长期单侧咀嚼导致患儿下颌的功能侧咀嚼肌肉发达、废用侧张力不足,牙齿磨耗、折裂,颌骨功能障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长期单侧咀嚼可形成颌面偏颌畸形,包括颏点和中线偏斜,严重时出现单侧反牙合,磨牙关系异常和咬合紊乱。错牙合的发生与其畸形的程度与不良习惯的发生次数、强度大小以及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而牙齿的排列位置和颌骨正常的大小形态,其发展不仅依赖个体遗传控制,还取决于口腔正常功能环境因素的作用。

    Weinmann等提出“MuscleWin”的理论,即肌肉比骨骼更具在形态发育上的优势,神经-肌肉平衡成为了现在正畸学最重要的理念之一,这正是肌功能治疗的基础。

    3.不良习惯早期矫治和预防的意义

    据报道错牙合畸形在中国口腔疾病中占67.82%,其中乳牙期发病率为51.82%,替牙期发病率为71.21%,恒牙期发病率为72.92%。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从乳牙期到恒牙期有着上升的趋势。提示了对儿童早期出现错牙合畸形的预防与阻断治疗的力度不足。传统的早期矫治通过训练口周肌刺激上下颌骨生长发育,利用其生长潜力促进错牙合畸形恢复,强调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但缺乏对患儿早期的咬合治疗。

    当代正畸临床中,有学者认为神经肌肉的平衡关系对牙齿和颌骨位置起决定性作用,在矫正上下颌骨位置关系同时纠正牙齿的位置关系,并且通过训练口周肌肉的功能,建立口周神经肌肉与咬合的平衡。现代早期矫治目的在于对患儿口颌系统功能的全面维护,结合了儿童口腔医学的“早期性”与口腔正畸学的“矫形治疗”这两大特点,以降低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

    4.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预成型功能性矫治器能够对唇肌、舌肌、颌骨肌肉产生有效的矫治力及阻断其不良习惯,通过舌尖诱导装置、舌挡、唇珠、中性牙合定位装置等功能结构引导其向正常位置生长,具有肌功能训练和牙齿排齐的双重作用,以及对颅颌面畸形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阻断治疗。

    4.1矫治的特点和方式

    牙弓的定位器:允许牙齿在此范围内小幅度的移动,由弹性树脂制成的咬合块,用来固定牙齿和咬合到预定的位置建立咬合。

    4.2硬组织引导系统

    矫治器使用上前牙作为参照,将后缩的下颌向前推进,并且有助于扩大下气道。它还对狭窄的牙弓产生一个扩张效应对牙列施加轻度的力量,为牙齿排齐创造了空间,可消除牙列的轻度拥挤。

    4.3软组织引导系统

    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患者通常有颏部肌肉紧张的表现。矫治器将下颌骨作为硬组织引导系统,促进唇闭合和鼻腔呼吸。该矫治器还促进了口腔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戴入时阻止吐舌习惯,患儿能通过舌尖寻找矫治器中的舌顶并反复训练来适应舌的休息位,通过唇挡的延伸区域锻炼颏肌,辅助消除不良吞咽习惯、改善下唇夹在上下前牙间的情况或舌推进式吞咽。

    研究表明功能性矫治器能够对因不良习惯所引起的错牙合畸形产生良好的治疗及阻断作用。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在早期通过口周训练,矫正患儿不良的口腔习惯,将面部软、硬组织与牙齿等调整至正常的位置达到平衡状态,达到矫治牙颌畸形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的树脂类功能性矫治器,预成型矫治器有以下特点:①患儿可更早进行肌功能训练及错牙合矫治,在乳牙列期即可进行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牙弓及牙列生长。②相对于传统的树脂矫治器,由于患者在替牙期乳牙的脱落移动及恒牙连续的异位萌出等问题,树脂矫治器必须经常调磨或者添加树脂,调整固位钢丝等增加了椅旁操作时间。预成型矫治器能够避免患儿不配合取模带来对矫治器制作的负面影响。③这种矫形治疗更注重患儿口颌系统神经肌肉的平衡控制上,治疗时期贯穿整个生长高峰期及前后,使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和阻断建立在上下颌骨(包括牙槽骨)与颌面肌肉协调发育的共同作用下。

    5.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与禁忌证

    尽管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在临床有对错牙合畸形的预防阻断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矫治器对儿童的损伤小,舒适性高,易被儿童及家长接受,但是其在设计和临床治疗的上还有着许多局限性。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是阶段性的治疗,仅能对轻度牙列拥挤产生矫治效应,无法达到综合正畸治疗的效果。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如牙列重度拥挤、骨性错牙合畸形(骨性发育异常)、牙弓长度及宽度不调等其矫治效能有限。

    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的禁忌证:矫治器对患儿颅面垂直向生长缺乏控制,无法对高角型病例进行有效的矫治。预成型肌功能训练矫治器咬合重建可能对儿童颞下颌关节的发育带来影响,故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发育异常的患儿的治疗也属禁忌。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因其矫治的方式,日常活动时不宜戴用,而传统矫治器能够全天佩戴,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时间。

    总之,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矫治器,通过口腔肌功能训练去除影响口颌发育的不良习惯,为患儿建立良好的口腔功能环境,体现了一定的对预防阻断性和咬合紊乱的治疗效果,但矫治后复发仍然是一个难题,其治疗后保持仍待进一步研究。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