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qzs02/2007/5-2/205489.htm

2007-5-2 14:05  来源:
作者:z 阅读量:34295

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以制作人员的自检为主,通过工序与工序之间的互检,把问题发现在初始阶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和材料上的浪费。而传统的由质检人员对工序进行专检或出厂检,这些都是事后才发现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大。而自检和互检是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实施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产品的质量是靠加工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它要求所有人员都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而质量意识与责任感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你无法用直观的方式观察到,所以要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与责任感,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也要从素质培训上入手,或者是通过实施5S管理,逐步地让所有人员养成一种按标准、按规则办事的良好习惯,从而最终规范全体人员的行为。但是有很多企业老板自己对环境卫生都不够重视,更无法让全体人员对环境卫生进行保持,总觉得那是清洁工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如果连清洁卫生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确保所做出来的产品可以符合顾客的要求或产品的质量标准?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只要求你做好一次,也许谁都会做得很好,但如果要求你千百万次都做好,也许就没几个人能做到了。而义齿制作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就是在于,只要你还做这个行业,那么你所面对的就肯定是千百万颗牙齿等着你去做。所以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做到对每一个产品都可以认真负责地把它做好。任何新鲜事物在刚开始时,每个人都会对它充满希望,但久而久之,就慢慢 地对它失去了兴趣,这就造成了很多管理模式像暴风骤雨一样,到最后反而把企业弄成了一个四不像。这就要求企业的老板要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可以持之以恒。
       任何管理方式都不可能是真理,它因为企业的内在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一个好的管理方法,你要采用它,要么就是把原来的管理模式完全终止,要么就是把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慢慢磨合,融成一种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它也只是企业符合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目的并不是要统一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同样的标准,运用的方式方法也会因人而异。也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质量体系的内容,把体系的要求运用到企业的现实管理中去,才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的利与弊。因此,一本好的《质量手册》就是一个企业的纲领,遇到问题时,只要看一下《质量手册》便可以知道问题出现的原因。因为一个企业在管理上出现问题,要么是决策错误造成,要么是程序错误造成。如果决策是对的,就可能是执行的程序出了问题,所以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相当重要,如果决策脱离了事实,那么这个决策肯定提错误的不着边际的,执行起来也就不 现实。一个企业的管理,主要是看老板强调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然后下面的人员才会按要求去办事,但你所强调的所要求的事情不能脱离了人员的实际能力与企业的现实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体系文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以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取得产品注册证后,根本不会再去理会体系文件,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并且目的也只是为了取得证书而不是为了实施。所以体系文件也就成了一种摆设或废纸,而花了那么多钱去办理产品注册证,到最后却没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好处,根本不值得。而要真正地实施质量管理必须在企业内部培养专业的人才,这个人员的选择条件,一个要经过YY/T0287的培训并且有良好的文字编写能力,另一个是有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再一个是要对整个制作生产工艺熟悉,了解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而现阶段根据这个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要找到一个技术好的人来当技术总监或技术指导员并不困难,但要找到一个对企业管理有着一个系统的成熟的经验同时对制作工艺技术也较好的人却不容易。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全体人员完全自律的状态,也就是说各部门各工序人员可以自觉地按规定的程序、标准、要求来做事的状态。但普遍的企业老板都觉得搞企业很累,一方面不敢轻率地把权力下放,另一方面是想把权力下放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而自己对企业内事无大小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又觉得烦恼至极,另外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作为一个好的技术人员待遇都不低,企业管理稍微严格一些他们就要闹着要走,所以才让老板感觉到头痛。而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就可以让整个企业处于一个自行运作的状态。作为管理人员只需要控制好流程,划出风险控制的范围如可接受区、不可接受区与合理可降低区。例如:一个月的内返率在4%以下是可接受区,在6%以上为不可接受区,而在4%与6%之间则为合理可降低区,也就是说整个内返率只允许在4%与6%之间波动。这就是数据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每个月企业产品的质量情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控制,都可以清楚地掌握。作为医疗器械产品,它所要求达到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应该是零缺陷,然而对于手工制作行业,要实现产品零缺陷难度很大,只有把产品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才能让广大的患者或顾客所接受。
       有些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缩短制作的流程时间,使制作人员盲目地追求产量和进度,这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有很大影响。如果相关技术人员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好,可以把每个产品都做得又快又好的话,也许影响还不是很大,但这样的技术人员又能有几个?都是这样的人员,那么企业的人工成本又应该是多少?对于一些新手来说,就算做得再快,质量不好的话,快又有什么用?所以如果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要达到全体人员都能做得又快又好,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要通过培训,把所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让相关技术人员熟悉甚至是背熟,让他们在脑子里铭记各种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然而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往往在企业内只有那么几个人知道,或者只有在制作人员出现质量问题时才会提醒他应该注意什么。所以根本无法做到预防问题的发生,而只能现场地纠正。而通过采取培训的方式,在事前已经详细地告知制作人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产生什么样的质量问题,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等,这样哪怕要采取什么处罚措施对当事人进行警告,当事人也会觉得心服口服。对于一些经常性的明知故犯者,企业自然会作出合理的选择,这也有利于提高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就可以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总而言之,要控制或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不是只靠一两个技术好的师傅或主管或总监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过培养全体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才可能实现。只有把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

编辑: 唐建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