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患者种植术式研究进展

2019-2-11 15:02  来源: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作者:甘姗灵 李冰霞 郭竹玲 阅读量:16874

    口腔种植体的成功植入依赖于骨愈合机制、牙槽骨重建和种植体与新骨整合的能力。牙槽嵴足够丰满是种植体成功植入的前提。一些患者因牙周炎、外伤等因素,牙槽骨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失,选择种植体修复缺失牙,常需要进行骨移植。现今对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主要有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下牙槽神经解剖移位术、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牵张成骨术。

    1. GBR

    GBR的生物膜在愈合过程中能防止成纤维细胞进入骨内伤口,同时允许成骨细胞缓慢迁移到缺损区域,利于骨组织再生。但GBR生物膜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如生物膜的暴露、感染和塌陷,足以导致种植失败,而不可吸收膜可能比可吸收膜更易引发并发症。一种不可吸收的高密度聚四氟乙烯膜(d-PTFE),即使暴露在口腔,也可以有良好的骨再生过程,因为它能成功阻止细菌侵入,允许小分子物质进入并扩散氧气。

    有学者应用0.12%氯己定漱口水、1%氯酸盐凝胶和每周一次的口腔卫生检查等措施认真护理暴露于口腔的d-PTFE膜,最终成功种植。此病例表明,可以通过全面了解使用的材料和注意口腔卫生来处理生物膜暴露情况。牙周病致病菌是GBR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如牙龈卟啉单孢菌和放线菌,其可致膜过早降解。有学者研究了一种由聚乳酸-共糖酸、纳米磷灰石和月桂酸组成的三层GBR膜的抑菌效果,月桂酸是一种游离脂肪酸,具有生物相容性,能抑制酶活性,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从而有抑菌作用;此实验显示月桂酸能长期有效的抑制牙周革兰阴性菌生长和增殖,因此,将月桂酸作为一种抗菌剂对维持GBR膜的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2. 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周病更易致上颌磨牙缺失,失牙后前3个月有大量骨丢失。因此,在失牙后立即保存牙槽骨,对修复后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有足够的骨高度或拔牙与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进行,再植入种植牙,则应考虑行即刻种植以尽可能多的保留上颌磨牙区骨高度。

    近年来,干细胞生物学也应用于口腔科,如颌骨、牙周组织、牙齿的再生。据文献资料,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成功地用于上颌窦提升和骨再生,大多数研究人员建议使用成骨和软骨分化能力良好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矿物成分与人体松质骨相似的牛骨矿化物生物材料支架是上颌窦提升术中使用最广泛的支架。干细胞与不同的生物材料相结合可以显著改善骨再生情况,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

    3. 下牙槽神经解剖移位术

    下颌后区萎缩的病例可行下牙槽神经解剖移位术,然而,暂时或永久性的神经感觉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分别占有99.47%和0.53%,神经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是黏膜皮瓣的牵拉、严重炎症或神经周围液体滞留产生的压力及随之而发生的短暂性局部缺血和下颌骨骨折。

    病例报告和文献回顾表明,行颊侧开窗解剖游离下牙槽神经血管比行骨表面上开窗解剖游离下牙槽神经血管更安全,且结合两种手术方法可以降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

    4. 牵张成骨术

    有研究已证实垂直牵张成骨能有效重建牙槽骨垂直高度,更适用于有严重的垂直缺损而宽度足够的牙槽嵴以及曾植骨失败的病例。Meta分析显示,行垂直牵张成骨后再行种植修复,种植体存活率为98.00%;骨增量为7.92 mm,范围在4~20 mm;但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每个术区的发生率为0.728,每名患者的发生率为0.821,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轻度并发症分别为基底骨骨折与移位段移位,发生率为2.27%和16.71%。

    5. 小结

    植骨手术能有效的修复骨质缺损,丰满的牙槽嵴能确保一定的功能美学效果,但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会导致种植失败。医者应依据每个患者的病损特点,制定个性最优化方案,以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