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生物型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

2019-12-23 10:12  来源:口腔疾病防治
作者:徐若男 古丽努尔·阿吾提 阅读量:17322

    牙龈生物型用以描述受基因和环境影响的牙龈、牙槽骨及牙体组织的特征,反映牙龈的厚度、角化龈宽度、牙龈外形和牙龈乳头高度等。目前对于牙龈生物型多根据牙龈的厚度进行分类。较多学者采用的标准是当牙龈厚度小于1.0mm时为薄龈型,大于1.0mm为厚龈型。也有学者通过牙周探诊法来判断,如Waki等提出可将牙周探针探入袋底,若探针外形完全可见为薄龈型,不可见为厚龈型,依稀可见为中厚型。

    临床工作中,需要判断患者的牙龈生物型,根据治疗需要改善牙龈生物型,并事先与患者做好沟通避免纠纷。厚龈生物型在抵抗创伤和减少口腔治疗后的牙龈退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薄龈型患者,容易出现牙龈退缩,影响美观,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及手术治疗时,厚龈型出现深牙周袋的可能性较大,薄龈型易出现牙龈退缩。

    正畸治疗时薄龈型同样容易出现牙龈退缩,影响美观,甚至出现骨开裂和骨开窗。修复治疗中无论是种植术还是冠修复都需要考虑牙龈退缩的问题,对薄龈型患者医师在治疗前可考虑采用牙周手术改善牙龈生物型;种植手术时,前牙区可选择金或氧化锆基台,同时尽量采用即刻或早期种植,尽量避免使用翻瓣术。但是,牙龈生物型中关于牙龈厚度与牙体组织、牙槽骨及性别、年龄、民族等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同学者意见还不统一。本文对牙龈生物型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做一综述。

    1.牙龈生物型的影响因素

    1.1个体因素

    牙龈生物型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龄、性别、民族、个人习惯等都曾被不同的学者提及。其中Zawawi等发现女性患者薄龈型更多,有64%的女性为薄龈型,男性只有25%。吸烟人群多为厚龈型,表明吸烟作为后天环境因素同样对牙龈生物型有影响,且牙龈生物型与错畸形分类无相关性。很多学者也都表示男性及女性的牙龈厚度存在差异,男性厚龈型居多。

    Vandana等的研究表明牙龈生物型受年龄影响,认为青年组(16~24岁)的牙龈厚度较中年组(25~38岁)更厚。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牙龈生物型与年龄及性别都没有相关性。

    1.2牙体的倾斜度及位置

    Zawawi等在一项142例正畸患者的横断面研究中发现,下颌切牙的位置和唇侧倾斜度与牙龈生物型存在相关性,薄龈型唇侧倾斜角度更大。作者用下切牙点距NB线的距离描述下切牙的位置,距离大者为薄龈型较多。Pascual等发现了上颌及下颌的牙龈生物型存在差异。有学者同样指出在下颌前牙区牙龈生物型多为薄龈型。Evangelista等认为,不同牙位牙齿的牙龈生物型存在差异,尖牙较切牙表现出更多的薄龈型。

    1.3牙冠宽度与长度的比值

    Zweers等对2013年6月前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认为角化龈宽度与牙龈生物型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当角化龈宽度为2.75-5.44mm时牙龈表现为薄龈型,当范围在5.09-6.65mm时为厚龈型,但是牙冠宽度与长度的比值与牙龈生物型分类的相关性较小。而Yunmin等对31名牙周健康的中国人群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牙龈生物型与牙冠宽度和长度的比值呈正相关。

    1.4牙槽骨厚度

    Kim等运用CBCT对21例20~65岁患者颊侧牙槽骨和牙龈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提示,在上颌前牙区,颊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龈厚度具有相关性,在釉牙骨质界上2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而在根尖部位,随着牙槽骨厚度的增加,牙龈厚度反而减小。Frost等同样证明了牙龈厚度与颊侧骨板厚度呈正相关。但是Abdel-hafez等对进行了后牙拔除术的患者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的吸收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牙槽骨的吸收与牙龈厚度没有相关性。

    1.5角化龈宽度与龈乳头高度

    牙周组织中角化龈宽度及牙龈乳头高度同样被认为与牙龈厚度具有相关性。Ahmed等提出牙龈厚度与颊侧及腭侧龈乳头的高度具有相关性。Fischer等对64名口腔医学生进行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查,认为牙龈厚度与角化龈宽度之间存在相关性。Goncalves等发现厚龈型其角化龈宽度较薄龈型一般更宽,更有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

    2.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

    2.1直视观察法

    此方法不需要任何工具,医师通过肉眼观察口腔软硬组织特征结合临床经验对牙龈生物型进行判断。Kan等通过视觉评估、牙周探诊测量、拔牙后直接测量三种方法进行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指出牙龈生物型的视觉评估本身不够可靠,无法得到准确的分类。虽然此方法快捷、经济、简便,在临床上较常使用,但是由于此方法主观性较强,缺乏诊断标准,所以可靠性低,不建议临床使用。

    2.2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需要在局麻下进行,由医师使用带有标志阀的扩大锉垂直于骨面探入龈缘根方2mm处的牙龈,测量距离后读数。此方法直接得到定量数据,准确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操作有创伤,患者接受程度不一,故推广使用有一定阻力,同时因为刺入角度及釉质牙骨质界位置的影响,测量数据也有一定误差。临床医师在进行局麻操作,取得患者同意后可考虑使用。

    2.3牙周探诊观察透明度法

    2003年Kan等提出利用牙周探针探入龈沟中判断牙周生物型的方法,若探针轮廓可见则为薄龈型,若不可见为厚龈型。Memon等提出牙周探诊法是一种可靠客观的测量方法,与直接测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018年Fischer等提出利用双端牙周探针判断牙龈生物型,此方法同样是通过观察牙周探针轮廓对牙龈生物型进行分类,此探针两端皆可使用,一端直径为0.50mm,另一端为0.75mm,若采用直径0.75mm的末端探入龈沟无法观察到探针外形则归为厚龈型;若直径为0.5mm的末端可观察到则为薄龈型;若仅有直径为0.75mm的末端可以观察到则为中厚型。此方法相比直接测量,基本无创伤,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但其仅为定性分析,同样存在测量主观性,故准确性不及直接测量,尤其应用于美学区时需谨慎。

    2.4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

    CBCT主要用于对口腔硬组织显影,对于牙龈可辅助采用放射显影技术,利用印模将显影剂涂布于牙龈表面,使测量更加准确,此方法借助唇颊黏膜的隔离装置将牙龈和唇颊黏膜分开,运用CBCT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准确测量牙龈的厚度。Borges等证明了CBCT对牙龈生物型的判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量化的方法。

    Amid等提出利用CBCT可常规行牙龈生物型和面部软硬组织的测量。Nikiforidou等应用CBCT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42名牙周健康受试对象中,牙龈生物型约有50%为薄龈型及厚龈型,其余皆为中厚型。但是CBCT同样具有局限性,因为它主要进行定量分析,无法判断牙龈的炎症状态,故为了避免判断错误,应该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在牙周健康的情况下进行牙龈生物型的分类。虽然CBCT信息量大,准确性高,创伤小,但是其费用较高,仪器普及率低,故临床使用比较局限。

    2.5艾万森测量仪法(iwanson’s gauge)

    此方法主要是在翻瓣术时用艾万森测量仪夹住待测龈瓣进行测量。Rathee等采用此法对115名印度北部年轻人的牙龈生物型进行了测量,并且提出了牙龈生物型除了薄龈型和厚龈型外,可能存在中厚型的证据。虽然此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采用翻瓣术,或者拔牙后进行测量,创伤大,不易被患者接受,使用较为局限。

    2.6超声测量

    Rajpoot等对50名牙周健康受试者的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进行了超声测量,结果显示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可快速准确的获得牙龈厚度,并且对患者无创伤,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专用仪器未能普及,且费用较贵,故临床较少使用。3小结牙龈生物型对口腔各科的治疗及预后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牙龈生物型,国内研究依然不足,其分型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一致结论,目前多采用薄龈型和厚龈型两种分类,但是随着测量方法的逐步改进,中厚型也多有报道。

    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多样且各具优缺点,故临床医师在进行诊疗时应该结合患者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牙龈生物型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口腔内软硬组织的形态特征等。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很多结果仍然有相悖之处,都有待进一步探索,以指导临床实践。由于牙龈生物型与牙周、正畸、修复、种植等治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对具有不同牙龈生物型的患者制定相对应的治疗计划,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正确的判断预后,以期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