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6.30 骨性下颌前突与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靠前,包括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或二者兼有。该疾病涉及骨骼、肌肉、牙齿间的功能不调,主要临床表现为前牙对刃,反牙合,磨牙近中关系、侧貌呈凹面型,颏部前突等。骨性III类错牙合患病率在地区和人种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欧洲人群估计为4.9%,中东4.0%~7.1%,日本2.3%~14%,中国15.69%。该疾患不仅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导致咀嚼,...
-
2025.6.30 细胞迁移在颅颌面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细胞迁移在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领域都至关重要,包括胚胎发育、癌症的发展、伤口愈合及组织再生等。胚胎发育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细胞的多种功能共同参与。颅颌面部的发育是胚胎发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细胞迁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尽管细胞可以作为个体迁移,但它们在发育过程中经常作为集体发生群体移动,以到达远处的部位或在形态发生期间形成复杂的器官形状。 颅颌面发育较为...
-
2025.6.25 免疫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骨髓微环境中有2种干细胞群,分别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HSCs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髓样祖细胞可分化为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淋巴样祖细胞可分化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谱系及成脂和成软骨细胞谱系,它们分别构成了骨组织中的骨、软骨和脂肪组...
-
2025.6.25 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力学适配性的研究进展
龋病、外伤、发育畸形等原因会造成牙体组织缺损,当剩余牙体组织不足以支撑牙齿正常行使功能时,往往需要全冠修复来恢复牙齿正常的形态与功能。目前全冠修复常用的口腔陶瓷材料在美观上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但就力学性能而言,它与牙体组织并不完美契合,而力学性能的相对失衡也带来了一些临床问题,如修复体脱落、磨耗天然牙和饰瓷崩裂等。 新兴材料的出现为冠修复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其中的聚醚...
-
2025.6.23 恶性肿瘤家族史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
头颈鳞癌是发生于口腔、咽部(鼻咽、口咽、下咽)及喉部的一组恶性肿瘤,2018年统计显示,每年新增病例约89万,死亡45万。头颈鳞癌中除非角化型鼻咽癌外,危险因素主要为烟草和酒精暴露,此外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口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实践表明,肿瘤家族史是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然而,其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
2025.6.18 微环境下lncRNA介导miRNA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 PDLSCs)是牙周组织再生的重要种子细胞,经诱导后成骨分化能力强,因而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DLSCs在成骨诱导过程中差异表达多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可与...
-
2025.6.18 非编码小RNA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因咀嚼槟榔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黏膜泛白、纤维条索样改变和进行性张口受限等。目前,咀嚼槟榔是公认的OSF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槟榔中的槟榔碱是导致OSF的主要生物碱,其中槟榔碱导致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活化被认为是OSF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
-
2025.6.17 上颌后牙区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选择的研究进展
正畸微型种植体因其植入和使用相对方便,以及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抗,近20多年来在正畸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支抗装置相比,微型种植体具有提供“绝对”支抗、生物相容性好、容易相对植入、体积小、相对舒适、即刻负载、价格合理等优点,使正畸治疗的广度和限度得到扩展。 正畸效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持续有效的稳定支抗。患者个体情况、支抗体本身设计、植入前准备、植入技术以及植入...
-
2025.6.16 下颌舌侧减张技术在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骨增量技术是口腔种植治疗中常用的改善种植位点可用骨量不足、恢复骨缺损区域硬组织形态、获得理想种植修复效果的有效方案,主要包括引导骨组织再生术、骨移植术、骨劈开术、骨挤压术、牵张成骨术等。严重骨缺损时,植骨后骨弓轮廓体积显著扩张,软组织覆盖量相对不足,缝合张力进一步增加,可能导致术后创口裂开,进一步造成屏障膜移位、骨移植材料暴露、术区感染等,影响成骨效果。 减张技术作为骨...
-
2025.6.11 根管治疗相关的下牙槽神经损伤及治疗流程研究进展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病变的牙髓组织后严密封闭根管系统,预防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以达到保存患牙的目标。随着根管预备器械、根管消毒药物及根管充填材料的发展,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 虽然根管治疗术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各种原因,术后可能出现患牙疼痛、肿胀、折裂,下牙槽神经损伤等众多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会导致根管治疗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