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500例牙病患者的血压变化

2006-11-16 14:11  来源: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作者:姜兆栋 阅读量:1350

  牙病患者就诊时心理紧张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由于过度紧张拒绝治疗,个别甚至因血压下降发生晕厥而中止治疗。本文对500例牙病患者术前和术中的血压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500例,男232例,女268例,≤35岁187例,36~55岁245例,≥56岁68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8例,有心脏病史27例,行局麻者233例,未行局麻者267例,均为饮食后就诊。选择浅龋、中龋、死髓牙和局麻效果好的牙髓病治疗,整个手术过程中以自觉无痛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
  接诊前由专人询问病史及是否害怕治牙,测量患者右臂血压,记录数据和病种分类。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说明治疗步骤和术中配合治疗的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
  术中随时向患者说明手术进程,手术即将结束时暂停操作,再次测量血压。需行局麻者均用盐酸利多卡因2ml。
  
2 结果
  术前有紧张害怕情绪者420例(84%),血压在正常范围者415例(83%),高于正常范围者85例(17%)。
  术中与术前血压比较,无变化者193例(38.6%),有变化者(>1.5kPa)307例(61.4%)。其中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下降者88例,两者均升高47例,两者均下降171例,低于正常范围1例。无晕厥和中止治疗病例。
  血压有变化的病例分布为:男122例(52.6%),女185例(69%);≤35岁组109例(58.3%),36~55岁组176例(71.8%),≥56岁组22例(32.4%);有高血压病史者21例(55.3%),有心脏病史者16例(59.3%);行局麻者155例(66.5%),未行局麻者152例(56.9%)。
  治疗病种和时间与血压变化的情况分别为:307例当中预防充填浅龋、中龋(包括充填物脱落重补)118例(38.4%),牙髓病治疗189例(61.6%);治疗时间<10min 126例(41%),>15min 181例(59%)。
  
3 讨论
  从观察结果可看出,术中与术前血压发生变化比较普遍,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中间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复杂治疗高于简单治疗,治疗时间长高于治疗时间短。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史者血压变化情况与其他组差异不明显。本组观察对象是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觉没有疼痛感觉的群体,分析血压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心理活动有关。女性和中间年龄组的心理活动较为强烈,接受复杂的或较长时间的治疗心理活动也较大。
  利多卡因对血压的影响与其血中浓度有密切关系,只有血浓度达到12mg/L时才有可能引起低血压[1]。可以说局麻注射用的量和速度对血压没有影响。但从结果看,行局麻者略高于未行局麻者,通过询问,可能与惧怕口内注射有关。
  牙病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存在畏惧心理的原因,一是主观意识造成,患者不知病损程度,又不知医生将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从而产生治牙畏惧感。二是客观上的影响,如侯诊时间长,心情焦虑,直观诊室内各种牙科器械和医生陌生的面孔以及某些正在就诊病人的异常表情。三是曾经有过治牙疼痛体验,没治牙先害怕,怕痛是引起畏惧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烦躁叹气,紧握双拳,心悸出汗,过度换气,不敢直视医生,回答问话语言不流畅等,称为牙科畏惧症[2]。
  紧张可致交感神经亢进,儿茶酚胺增多,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度换气使动脉血中CO2分压降低,pH值升高产生肌强直,心动过速。此时如有强烈的疼痛刺激,经植物神经反射可使血管扩张,心跳减慢,血压急骤下降,全脑缺血导致晕厥或虚脱。
  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从结果可见,大部分患者术中血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术前血压已有升高,通过安慰和一段时间治疗,紧张心理解除,情绪平稳,血压下降。我们的体会是心理护理应贯穿于牙病治疗的全过程,器械轻拿轻放,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声响。医生的手应接触患者颜面部给以安慰,尽量避免疼痛。加上医生和蔼的面容,幽默的语言,柔和的手法,就可以减少牙科畏惧症,从而扩大牙病治疗的适应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