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006-2-25 16:02  来源:
作者:冯希平 阅读量:2185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iology)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这种分布的因素,也研究口腔健康及影响口腔健康的各种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病因、控制疾病流行和促进口腔健康打下基础。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已不限于描述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也用于探讨病因与流行因素,还可用于疾病监测、诊断方法评价、疾病防治、防治效果观察及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等。本文拟对口腔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原则、疾病流行的统计方法做一概述。
   
一、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选择一组已患所要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经历及暴露的程度,通过比较两组对象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推断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作病例对照研究(c册e—contmlstudy)。这种研究的特点是:用结果来推断病因,所以是先有果,后有因;所花的研究时间少,因为研究时疾病已经发生;不需要经历整个发病过程;一次可同时研究多个暴露因素;由于研究的暴露因素是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以准确性较低。
   
    病例组有暴露史者比例a/(a+c)显著高于对照组b/(b+d),则提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联系,或许就是因果联系。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只有那些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别的因素,才最有可能成为疾病的病因。
   
(二)研究步骤
    1.提出病因假设  临床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常常会观察到某种疾病的发病特点并加以记录,这些资料的长期积累可形成病因假设;另外一些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得到的结果,也会反映疾病的发病特点,从而提出病因假设。
   
    2.选择比较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中,常会有混杂因素影响研究结果,由于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不均衡,因此会影响真实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要有可比性,即除了要观察研究的因素以外,其他与研究因素有关的特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应相似。其目的在于保证两组的可比性,控制混杂效应。
   
    病例对照研究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1)组间配比:混杂因子在两组间的频数分布基本相似。
    (2)配对:是给每一个选择到的病例随机选择一个或数个在混杂因子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对照。
   
    3.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来源
    1)选择
    (1)诊断明确:所选择的病例必须是确诊患有所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必须是临床排除该病的个体,诊断方法明确,标准统一、公认。
    (2)有代表性:所选择的病例应该是人群所有患该病病例的代表,对照是人群中未患该病的代表。
    (3)有可比性:所选择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以外,其他与发病和暴露有关的方面应相同,以便有比较的基础。
  
     2)来源
    (1)医院病人:用某个或几个医院某一时期内诊断的病例作为病例组;从同期与病例在同一医院就诊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组。这种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具有简便易行、病人合作良好等优点。缺点是有时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容易产生偏性。
    (2)一般人群:以某一地区或单位某一时期一般人群中的全部新发病或现患病病例为病例组,而同时从该人群未患病者中随机选择对照。这种研究可以直接反映该地区或单位人群的情况,代表性好,偏性较小。缺点是资料不易收集,费时费力。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编辑: 唐建华

网友评论